中关村科学城

聚焦,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原创成果和国际标准。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核心定位是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查看完整视频
规划布局
  • 总体概况
  • 发展愿景
  • 发展历程
  • 功能定位
  • 区域特点

总体概况

中关村科学城位于北京西北部,主体区域包括中关村海淀园174平方公里,并拓展到海淀区全域及生命科学园等昌平部分地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中关村科学城拥有以北大、清华、中科院为代表的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基础研发资源雄厚;以智源研究院、量子研究院、微芯研究院为代表的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灵活,不断贡献活力;以大信息、大健康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持续引领示范,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学科技园、创新型孵化器等创新载体不断涌现,股权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联盟协会等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百度、小米、联想等一批知名科技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字节跳动、寒武纪、旷视等新兴领军企业异军突起,微软、IBM、SAP等国际企业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生机勃发的“创新雨林”生态正在形成,海淀“双创”示范基地连续5年获国务院表彰。

当前,中关村科学城持续聚焦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功能定位,放大“两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政策叠加效应,始终走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前头,走在中关村先行先试最前头,走在 全市高质量发展最前头,努力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

发展愿景

到2035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具有世界一流的高校院所、科技人才、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和城市环境,产生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助力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支撑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发展历程

1988年5月

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海淀园的前身)。

2009年3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2年8月

国家九部委会同北京市以中关村核心区为基础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

1980年

陈春先在中关村创办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机构,位于海淀区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始孕育发展壮大。

1999年5月

国务院批复《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中关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关村海淀园成立。

2009年4月

北京市政府批复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2016年9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

2018年1月

海淀区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简称海淀“创新发展16条”),举全区之力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加快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

2020年9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试点范围覆盖中关村科学城全域。

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其中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含中关村科学城部分区域,共21.59平方公里。

2013年9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关村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2017年2月

北京市提出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成为北京科创中心建设主平台之一。

2019年8月

中关村科学城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

功能定位
  • 科技创新出发地

  • 原始创新策源地

  • 自主创新主阵地

  • 生态宜居之城
  • 创新策源之城
  • 高精尖产业之城
  • 创新生态之城
  • 开放创新之城
52%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3.33%
国家森林公园占北京总数
生态宜居之城

海淀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园林风光宜人,以“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最具代表性。全区拥有各级公园47个,其中翠湖湿地公园是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平方米,居北京市首位。

创新策源之城

中关村科学城近年来落地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包括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新”在具有资源配置市场化、运行机制灵活化、研发活动自主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要素集成化、发展模式国际化的优势,在各自学科研究领域不断释放活力,形成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8年,海淀区提出“实施中关村科学城概念验证支持计划,支持区域内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成果面向应用转化进行概念验证,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风险,加速形成与市场、资本进行对接的技术和产品”。2019年10月,全市第一个概念验证中心—“中关村科学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概念验证中心”挂牌成立。2020年新建清华概念验证中心和中科院北京分院概念验证中心,概念验证规模持续加大,并取得积极成效。

高精尖产业之城

中关村科学城已形成以大信息产业为支柱、大健康产业为突破、科技服务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高精尖”产业体系。目前,大信息产业占比全区经济总量40%,科技服务业占比18%,金融业占比12%。信息产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七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90%。

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金融科技、5G、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引领全市布局,同步推进医药健康、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能源环保、新材料、网络安全、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网联汽车、空天等领域发展。

创新生态之城

目前,中关村科学城聚聚集了北大、清华等高等院校33所;拥有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99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6个,两院院士620人,占比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拥有众创空间127家,其中国家级76家,市级121家,分别占全市的52%和38%;拥有科技型企业孵化器51家,其中国家级24家,市级36家,分别占全市的37.5%、44%;拥有中关村创新性孵化器86家,硬科技孵化器19家,分别占全市的54%、47.5%;孵化空间总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各类围绕科技创新开展工作的社会组织467家,其中协会88家、产业技术联盟23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2家、基金会15家。

开放创新之城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覆盖海淀全域。同时,海淀区还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将发挥“三区”政策叠加优势,进一步深化科技机制体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汇聚科技人才,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助力企业成长,推动中关村科学城提升创新能级,在“两区”建设中带好头、树标杆。

政策环境
  •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
  • 海淀“创新发展16条”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共31.85平方公里,由海淀组团和昌平组团共同构成,其中海淀组团21.59平方公里,主要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将立足“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这三大定位,结合“三城一区”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在数字经济、创业投资、科技体制改革上立标杆、作示范。
  2018年1月,海淀区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简称海淀“创新发展16条”),提出实施九大计划和七大行动,涵盖了高精尖产业布局、人才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城市空间优化等多个领域,旨在打通创新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其中,九大计划关注原始创新能力跃升、新型研发平台领航、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创业服务提质等领域;七大行动则包含了城市空间更新、城市功能提升、科技城市建设、科技政府塑造、科技公民培育等领域。
查看更多
创新资源
创新指标
2023年
2023年,中关村科学城着力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以大信息产业为支柱,以大健康产业为突破,以科技服务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 以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累计立项实施项目208项,培育企业105家,目前推进实施37项, 自主培育企业新增融资超1.24亿元。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专项共支持82个项目3.3878亿元, 科技应用场景专项共支持15个项目1529.04万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万家

约占北京市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277家

约占北京市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29家

约占北京市

医药健康重点企业
500余家

约占北京市

PCT专利申请量约
5000件

约占北京市

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
4.5万件

约占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