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2022年北京科技周闭幕式在通州区城市绿心公园举行。走进科技,你我同行,跟随小编的镜头,带您快速回顾一下本届科技周上的精彩瞬间。
本届北京科技周上的展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科技、科普、文创、科幻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体验。根据科技周期间公众参观的实际情况,主办方统计出了本届科技周最受关注展项。其中,“AI小科机器人”等20个展项成为室内主题展最受关注展项,“多彩生物”等13个展项成为户外互动展最受关注展项,“基于高能脉冲紫外消杀技术紫外消杀设备”等9个展项成为“云上”科技周最受关注展项。
室内主题展最受关注展项
(排名不分先后)
户外互动展最受关注展项
(排名不分先后)
“云上”科技周最受关注展项
(排名不分先后)
相较以往,本届北京科技周呈现六大亮点:
一是首次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主场。本届北京科技周首次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主场,以“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为主题,线下展区面积约14000平米,其中,室内主题展区4000平米,户外互动展区10000平米,共展出300余项展品。
二是展现科技创新的“北京担当”。本届科技周室内主题展以“创新发展、北京争先”为主线,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芯片、脑科学、双碳、元宇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北京担当”。
三是多样化提升公众参与热情。本届科技周互动展项超六成,生动展现了科技创新成就与科普成果,向公众提供了生动活泼的科普互动,8天共接待了300余个团体,举办了6场科普活动,累计线下受众7万余人次。云上科技周同步上线,以数字化方式,方便公众线上“看展、听展、问展”,累计访问量100余万人次。
四是多维立体传播影响广泛。科技周活动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量近百条。中央广播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开展了专题报道。“北京时间”还推出了专题网络直播活动,累计在线观看近7万人次。
五是市区联动打造科技盛宴。科技周期间,市科普联席会各成员单位、各区、在京创新主体和科普基地等全城联动,开展了100余场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科技周活动,充分展现了科技成果、科学魅力和科学精神。
六是开展普法学法活动。今年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开局之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20周年。本届科技周开展了相关线下答题和线上问卷调查活动,累计参与近4000人次,向公众发放科普图书约8000余册。
闭幕不是落幕!本届科技周闭幕后,“云上”科技周将继续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访问北京科技周官网https://bjscitechweek.ncsti.gov.cn,随时随地观看。
挥一挥手,不说再见,让我们继续相约2023年北京科技周!
8月27日,2022年北京科技周闭幕式在通州区城市绿心公园举行。走进科技,你我同行,跟随小编的镜头,带您快速回顾一下本届科技周上的精彩瞬间。
本届北京科技周上的展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科技、科普、文创、科幻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体验。根据科技周期间公众参观的实际情况,主办方统计出了本届科技周最受关注展项。其中,“AI小科机器人”等20个展项成为室内主题展最受关注展项,“多彩生物”等13个展项成为户外互动展最受关注展项,“基于高能脉冲紫外消杀技术紫外消杀设备”等9个展项成为“云上”科技周最受关注展项。
室内主题展最受关注展项
(排名不分先后)
户外互动展最受关注展项
(排名不分先后)
“云上”科技周最受关注展项
(排名不分先后)
相较以往,本届北京科技周呈现六大亮点:
一是首次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主场。本届北京科技周首次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主场,以“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为主题,线下展区面积约14000平米,其中,室内主题展区4000平米,户外互动展区10000平米,共展出300余项展品。
二是展现科技创新的“北京担当”。本届科技周室内主题展以“创新发展、北京争先”为主线,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芯片、脑科学、双碳、元宇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北京担当”。
三是多样化提升公众参与热情。本届科技周互动展项超六成,生动展现了科技创新成就与科普成果,向公众提供了生动活泼的科普互动,8天共接待了300余个团体,举办了6场科普活动,累计线下受众7万余人次。云上科技周同步上线,以数字化方式,方便公众线上“看展、听展、问展”,累计访问量100余万人次。
四是多维立体传播影响广泛。科技周活动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量近百条。中央广播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开展了专题报道。“北京时间”还推出了专题网络直播活动,累计在线观看近7万人次。
五是市区联动打造科技盛宴。科技周期间,市科普联席会各成员单位、各区、在京创新主体和科普基地等全城联动,开展了100余场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科技周活动,充分展现了科技成果、科学魅力和科学精神。
六是开展普法学法活动。今年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开局之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20周年。本届科技周开展了相关线下答题和线上问卷调查活动,累计参与近4000人次,向公众发放科普图书约8000余册。
闭幕不是落幕!本届科技周闭幕后,“云上”科技周将继续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访问北京科技周官网https://bjscitechweek.ncsti.gov.cn,随时随地观看。
挥一挥手,不说再见,让我们继续相约2023年北京科技周!
主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
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京ICP备05060936号-2
京公安备110402025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