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个酷炫科技展项,2023年北京科技周踏“爱”而来
发布日期:2023-05-22
信息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5·20”在充满“爱”的日子里,2023年北京科技周向我们奔赴而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自然与科技,奏响一曲共鸣和谐的交响乐.....与往年一样小编第一时间来探馆了!

5月20日-5月31日,2023年北京科技周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举办。本届科技周活动主题是“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围绕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彰显聚力创新的北京科技力量,呈现和谐共生的美好城市生活,为公众开启一场沉浸式体验“高精尖”“新奇特”的科技之旅。

北京新征程

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芯片、量子、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智能装备、机器人、新材料、元宇宙、新能源及储能......以展示科技创新成就为主的主会场,从“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三个维度,以“征途”的道路形式彰显了“北京担当”。

全功能GPU芯片“春晓”

高性能计算芯片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摩尔线程智能科技是一家以全功能GPU芯片设计为主的集成电路高科技公司,基于其MUSA统一系统架构打造的全功能GPU芯片“苏堤”和“春晓”已经实现量产,芯片内置现代图形渲染、智能多媒体、AI计算加速、物理仿真及科学计算四大引擎。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成果展示

量子信息科技是量子力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前沿科技。北京市将量子信息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为抓手,实施相关攻关计划,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重大成果。

北京量子院利用光频梳技术实现了开放式架构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并成功实现615公里的光纤量子通信,在长距离量子通信有了创新方案。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演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院院长薛其坤及其团队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

原子磁强计的脑磁探测过程演示模型

通过选择人体视觉、听觉、肢体运动的变化,就能展示出人脑的电磁信号变化,进而显示出不同脑部位置磁信号的变化过程。由北京量子院展出的这套互动性强的基于原子磁强计的脑磁探测过程演示模型,让参观者近距离了解我国超高灵敏磁场测量的技术水平,并体验其在未来的重要医学应用。

FlagStudio

FlagStudio是智源研究院基于自研多语言图片生成模型AltDiffusion开发的图片创作项目,不仅能支持文本生成图片、图片生成图片等功能,还支持9种语言,并且对中文有强大的理解能力,让用户简单、快速地生成高质量图片。

颅内病灶磁共振监测激光消融治疗系统

“不开颅”可以实现颅内手术吗?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颅内病灶磁共振监测激光消融治疗系统,实现了我国脑外科微创治疗可视化、可控化、可量化的手术方式,是全球第三个获批的磁共振引导下颅内激光消融设备。

商业航天成果展示

作为中国航天的发源地,北京聚集了全国最主要的航天机构和最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全国商业航天发展最活跃区域。

工作人员讲解谷神星一号和智神星一号

谷神星一号(CERES-1)是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的四级运载火箭,一二三级采用固体发动机,四级为先进液体上面级,是国内民营商业航天矢量控制固体商业运载火箭,采用结构与轨姿控系统深度耦合轻质一体化设计上面级的商业运载火箭。

智神星一号(PALLAS-1)是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的两级液体加先进上面级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二级均采用“苍穹”液氧/煤油发动机,突破了可变面积针栓喷注器的深度变推发动机、多回流涡异型燃气发生器、同轴双吸高速长寿命涡轮泵、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健康管理等技术。

消防科技成果展示区

无人机模拟仿真飞行培训系统

北京凌空远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消防救援无人机模拟仿真飞行系统,是一款基于先进模拟仿真算法、人机飞控技术、消防救援实战场景、UTC 应急消防培训科目的培训平台,通过野外搜救、灾害救援等训练科目,可以提高消防救援人员无人机实用能力。

四足机器人

今年亮相的大型四足机器人较去年而言,还搭载了机械臂设备,可辅助救援人员实现运输工作,进行抓取、递送等任务,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员安全风险。

VR消防体验站

想“真实”体验灭火过程吗?北京中德启锐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VR消防体验站,将VR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像开发建模技术、体感互动和消防安全培训融合,包含VR逃生体验系统和模拟灭火体验系统,让体验者在互动中学习消防知识。

“遇见2023 和谐共生”

户外互动分会场,分为“遇见科学”“遇见生活”“遇见阅读”三大板块,通过100多个互动性强、体验性好、趣味性浓的科普体验展项,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科技的美好与酷炫。

科学奇又妙

用2米的吸管喝可乐、感受宇航员刘洋的天宫实验、制作属于自己的弹簧秤......这些展项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关注和参与,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科学,在动手中激发思考。

魅力机器人

丰台五小一直致力于机器人课程的开发及学生科技活动研究。2013年,机器人正式进入丰台五小校本课程。教材编写人员表示,机器人课程走进课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

智慧驾驶舱及驾驶体验馆

在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千乘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智慧驾驶舱及驾驶体验馆前,不少想体验的观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这里不仅能沉浸式体验智慧驾驶座舱,还能切换不同场景的虚拟交通环境,感受智慧驾驶的无限乐趣。

新奇的科普之旅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北京科技周利用各种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用科技手段打造生活化场景体验,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让公众接受科学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自去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大火。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

今年3月,百度推出了全新一代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能够与人对话互动,回答问题,协助创作,高效便捷地帮助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灵感。

在科技周现场,文心一言以“热爱科学”为题作了一首藏头诗,“热血沸腾探索奥,爱在心中永不改。科学之路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并用“东北话”朗读出来,引得不少观众捧腹的同时,也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AI 大模型的巨大能力。

航天育种新优农作物

长着5个“犄角”的小南瓜、上一截黄下一截绿的西葫芦、拳头大小的新型甜瓜、一尺来高的月季……在航天育种展位,各式各样由太空种子育成的农作物,如航黄樱2号、航椒S605、太空观赏南瓜,引得观众驻足围观。

展位负责人介绍,航天育种就是让农作物种子搭载航天器升空、经历空间诱变,再由农业育种专家筛选培育出新品系、新品种,在现代化农业设施和先进农艺技术的辅助下,重回大地开花结果,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餐桌。

如今,这些展出的太空种子品种已经进入市场,“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许多观众表示,航天不仅是看着“神奇的高科技”,也是走进生活“贴近民生的好科技”。

作为集中展示全市科技创新成就、科普创新成果的盛大活动,北京科技周已成为公众了解、体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科技周活动将持续12天,公众可以近距离与科学家、科普工作者互动,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北京科普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全市“16+1”区同期举办各区科技周活动。北京市科普联席会成员单位、科普基地举办行业特色活动;有条件的科研院所、科技园区、企业、公园、科普机构等免费向公众开放;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通州区政府、北京市科研院、海关总署-海科中心展区也在科技周上亮相。

这些好玩好看又好“发朋友圈”的炫酷展项,只是今年科技周的冰山一角,12000多平米近300个展项快来体验吧!

温馨提示:

本届北京科技周活动持续12天(5月20日-31日),在历届活动中时间最长。

观众可通过2023年北京科技周官网(https://www.ncsti.gov.cn/kjdt/ztbd/2023kjz/)线上免费预约入场,或通过“云上”科技周“云逛展”。

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快速浏览科技周官网


让我们一起相约2023年北京科技周!

主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 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京ICP备05060936号-2  京公安备11040202500067号
300多个酷炫科技展项,2023年北京科技周踏“爱”而来
2023-05-22
信息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5·20”在充满“爱”的日子里,2023年北京科技周向我们奔赴而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自然与科技,奏响一曲共鸣和谐的交响乐.....与往年一样小编第一时间来探馆了!

5月20日-5月31日,2023年北京科技周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举办。本届科技周活动主题是“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围绕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彰显聚力创新的北京科技力量,呈现和谐共生的美好城市生活,为公众开启一场沉浸式体验“高精尖”“新奇特”的科技之旅。

北京新征程

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芯片、量子、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智能装备、机器人、新材料、元宇宙、新能源及储能......以展示科技创新成就为主的主会场,从“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三个维度,以“征途”的道路形式彰显了“北京担当”。

全功能GPU芯片“春晓”

高性能计算芯片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摩尔线程智能科技是一家以全功能GPU芯片设计为主的集成电路高科技公司,基于其MUSA统一系统架构打造的全功能GPU芯片“苏堤”和“春晓”已经实现量产,芯片内置现代图形渲染、智能多媒体、AI计算加速、物理仿真及科学计算四大引擎。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成果展示

量子信息科技是量子力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前沿科技。北京市将量子信息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为抓手,实施相关攻关计划,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重大成果。

北京量子院利用光频梳技术实现了开放式架构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并成功实现615公里的光纤量子通信,在长距离量子通信有了创新方案。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演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院院长薛其坤及其团队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

原子磁强计的脑磁探测过程演示模型

通过选择人体视觉、听觉、肢体运动的变化,就能展示出人脑的电磁信号变化,进而显示出不同脑部位置磁信号的变化过程。由北京量子院展出的这套互动性强的基于原子磁强计的脑磁探测过程演示模型,让参观者近距离了解我国超高灵敏磁场测量的技术水平,并体验其在未来的重要医学应用。

FlagStudio

FlagStudio是智源研究院基于自研多语言图片生成模型AltDiffusion开发的图片创作项目,不仅能支持文本生成图片、图片生成图片等功能,还支持9种语言,并且对中文有强大的理解能力,让用户简单、快速地生成高质量图片。

颅内病灶磁共振监测激光消融治疗系统

“不开颅”可以实现颅内手术吗?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颅内病灶磁共振监测激光消融治疗系统,实现了我国脑外科微创治疗可视化、可控化、可量化的手术方式,是全球第三个获批的磁共振引导下颅内激光消融设备。

商业航天成果展示

作为中国航天的发源地,北京聚集了全国最主要的航天机构和最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全国商业航天发展最活跃区域。

工作人员讲解谷神星一号和智神星一号

谷神星一号(CERES-1)是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的四级运载火箭,一二三级采用固体发动机,四级为先进液体上面级,是国内民营商业航天矢量控制固体商业运载火箭,采用结构与轨姿控系统深度耦合轻质一体化设计上面级的商业运载火箭。

智神星一号(PALLAS-1)是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的两级液体加先进上面级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二级均采用“苍穹”液氧/煤油发动机,突破了可变面积针栓喷注器的深度变推发动机、多回流涡异型燃气发生器、同轴双吸高速长寿命涡轮泵、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健康管理等技术。

消防科技成果展示区

无人机模拟仿真飞行培训系统

北京凌空远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消防救援无人机模拟仿真飞行系统,是一款基于先进模拟仿真算法、人机飞控技术、消防救援实战场景、UTC 应急消防培训科目的培训平台,通过野外搜救、灾害救援等训练科目,可以提高消防救援人员无人机实用能力。

四足机器人

今年亮相的大型四足机器人较去年而言,还搭载了机械臂设备,可辅助救援人员实现运输工作,进行抓取、递送等任务,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员安全风险。

VR消防体验站

想“真实”体验灭火过程吗?北京中德启锐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VR消防体验站,将VR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像开发建模技术、体感互动和消防安全培训融合,包含VR逃生体验系统和模拟灭火体验系统,让体验者在互动中学习消防知识。

“遇见2023 和谐共生”

户外互动分会场,分为“遇见科学”“遇见生活”“遇见阅读”三大板块,通过100多个互动性强、体验性好、趣味性浓的科普体验展项,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科技的美好与酷炫。

科学奇又妙

用2米的吸管喝可乐、感受宇航员刘洋的天宫实验、制作属于自己的弹簧秤......这些展项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关注和参与,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科学,在动手中激发思考。

魅力机器人

丰台五小一直致力于机器人课程的开发及学生科技活动研究。2013年,机器人正式进入丰台五小校本课程。教材编写人员表示,机器人课程走进课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

智慧驾驶舱及驾驶体验馆

在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千乘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智慧驾驶舱及驾驶体验馆前,不少想体验的观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这里不仅能沉浸式体验智慧驾驶座舱,还能切换不同场景的虚拟交通环境,感受智慧驾驶的无限乐趣。

新奇的科普之旅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北京科技周利用各种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用科技手段打造生活化场景体验,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让公众接受科学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自去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大火。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

今年3月,百度推出了全新一代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能够与人对话互动,回答问题,协助创作,高效便捷地帮助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灵感。

在科技周现场,文心一言以“热爱科学”为题作了一首藏头诗,“热血沸腾探索奥,爱在心中永不改。科学之路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并用“东北话”朗读出来,引得不少观众捧腹的同时,也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AI 大模型的巨大能力。

航天育种新优农作物

长着5个“犄角”的小南瓜、上一截黄下一截绿的西葫芦、拳头大小的新型甜瓜、一尺来高的月季……在航天育种展位,各式各样由太空种子育成的农作物,如航黄樱2号、航椒S605、太空观赏南瓜,引得观众驻足围观。

展位负责人介绍,航天育种就是让农作物种子搭载航天器升空、经历空间诱变,再由农业育种专家筛选培育出新品系、新品种,在现代化农业设施和先进农艺技术的辅助下,重回大地开花结果,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餐桌。

如今,这些展出的太空种子品种已经进入市场,“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许多观众表示,航天不仅是看着“神奇的高科技”,也是走进生活“贴近民生的好科技”。

作为集中展示全市科技创新成就、科普创新成果的盛大活动,北京科技周已成为公众了解、体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科技周活动将持续12天,公众可以近距离与科学家、科普工作者互动,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北京科普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全市“16+1”区同期举办各区科技周活动。北京市科普联席会成员单位、科普基地举办行业特色活动;有条件的科研院所、科技园区、企业、公园、科普机构等免费向公众开放;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通州区政府、北京市科研院、海关总署-海科中心展区也在科技周上亮相。

这些好玩好看又好“发朋友圈”的炫酷展项,只是今年科技周的冰山一角,12000多平米近300个展项快来体验吧!

温馨提示:

本届北京科技周活动持续12天(5月20日-31日),在历届活动中时间最长。

观众可通过2023年北京科技周官网(https://www.ncsti.gov.cn/kjdt/ztbd/2023kjz/)线上免费预约入场,或通过“云上”科技周“云逛展”。

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快速浏览科技周官网


让我们一起相约2023年北京科技周!

主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

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京ICP备05060936号-2 

京公安备110402025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