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轻松、更有趣、更震撼,一起“云逛”北京科技周
发布日期:2023-06-01
信息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北京科技周“燃爆”朋友圈时

无法亲临的朋友们

可以来“云上”科技周

畅享科技盛宴 共赴云上科普

让学习更轻松

让互动更有趣

让视觉更震撼

......

5月20日-31日,2023年北京科技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活动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围绕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彰显聚力创新的北京科技力量,呈现和谐共生的美好城市生活。

为了让更多公众足不出户了解科学知识,北京科技周还设立了“云上”科技周,包括活动日历、精彩展项、新闻中心、精彩视频等栏目。

科技创新 让中国面貌日新

依托“怀柔一号”极目系列卫星取得国际领先科研成果

视频里虎头虎脑的两个小家伙,一个叫小极,一个叫小目,动画片段的形式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怀柔一号”极目卫星全称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主要探测伴随引力波的伽马射线暴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

“怀柔一号”卫星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天体爆发现象,短短几秒钟内释放的能量比太阳在百亿年寿命中辐射的总能量还大,这种爆发现象是“怀柔一号”卫星的核心科学目标。

不仅如此,“怀柔一号”卫星还能探测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磁星爆发、X射线双星爆发、太阳耀斑以及地球伽马闪等。

“奋斗者”号

“奋斗者”号是什么?它的外观和细节又是什么样子呢?

该展项采用我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模型展示的形式,向公众生动地展示了“奋斗者”号的真实外貌。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的成功为我国探索深海科学奥秘、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又一利器。

DPU芯片K2

DPU是数据专用处理器,是继CPU、GPU之后数据中心场景中重要的第三颗算力芯片。

中科驭数自研第二代DPU芯片K2是业内首颗完成流片的国产DPU芯片,采用28nm成熟工艺制程,可以支持网络、存储、虚拟化等功能卸载,具有极其出色的时延性能,可达到1.2微秒超低时延,支持最高200G网络带宽。

亿像素阵列计算摄像机

北京冬奥测试赛全景智能防疫、建党100周年伟大征程文艺庆典、新疆阿勒泰禾木雪场智能监控......这些重要场景,都出现了亿像素阵列计算摄像机。

亿像素阵列计算摄像机主要应用于对超大场景内多目标进行超高清晰动态监控及感知,突破传统光学成像设备的极限,实现超大场景下超高分辨率成像,对多种类型目标精准记录、探测、跟踪、识别,满足全时全域监控需求,主要应用于智慧城市、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生态环保和广电文旅等领域。

科技赋能 让生活更美好

单层层面(TPO)防水系统

北京大兴机场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保证项目顺利通航,屋面防水工程面临工期紧张、施工质量要求高的双重挑战。特别是位于指廊与核心区交汇处天沟部位,经过多次研讨,最终确定采用无穿孔机械固定和侧面满粘的天沟施工工法。

该系统在保证卷材抗风揭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渗漏的可能,且兼顾天沟侧面区域的美观、平整。此外,在阴阳角部位采用了TPO预制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元宇宙沉浸式近视防控

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一直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科普的痛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建设了全新概念和模式的沉浸式裸眼混合现实科普,呈现裸眼360°沉浸式数字化空间,让用户在无穿戴设备情况下于真实空间内变换体验各种现实或虚拟空间,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智能新能源无人机

从陆地,到天上,智能新能源走进无人机领域。

智能新能源无人机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混合的清洁能源,可以实现零碳排放。

该无人机能搭载5G基站、卫通终端、高清相机等任务载荷,可用于应急通信、航拍测绘等应用场景。

科普有趣味 创新添动力

水火箭

火箭是怎么升空的?又是如何再回收的?

通过气压推动水向下喷射,使火箭获得反作用力而升至高空,实现火箭的发射升空,再利用弹射降落伞,对火箭进行回收......

通过这项展示,公众对航天科技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航天科技,同时还加深了对牛顿定律以及一些基本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知识的理解。

北京自然博物馆昆虫虚拟展厅

“蝉是全变态类昆虫吗?”

是——恭喜您,答对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昆虫虚拟展厅,除了观赏昆虫,还能通过线上答题学习更多知识。

展厅将自然馆昆虫线下临展扩展至线上,形成融合了8个展厅+中心岛的多人交流空间,使用户在直观且具有沉浸感的交互环境中学习到昆虫知识。

北京天文馆无线电子目镜

浩瀚星空,探索无限。

天文Wi-Fi摄像头是一款基于Wi-Fi连接的天文相机系统,可低于1电子能实现弱光环境下的高灵敏度探测,具有1.45微米的超小像素,可以在科普级小望远镜上实现高的放大倍率,非常适合天文科普。

通过Wi-Fi实现与手机的连接,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对月面大行星、星团、星云、星系等天文目标进行观测。

2023年北京科技周

已闭幕

没能前来现场的小伙伴们

也不必遗憾

“云上”科技周永不落幕

让我们“云”上见!

主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 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京ICP备05060936号-2  京公安备11040202500067号
更轻松、更有趣、更震撼,一起“云逛”北京科技周
2023-06-01
信息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北京科技周“燃爆”朋友圈时

无法亲临的朋友们

可以来“云上”科技周

畅享科技盛宴 共赴云上科普

让学习更轻松

让互动更有趣

让视觉更震撼

......

5月20日-31日,2023年北京科技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活动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围绕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彰显聚力创新的北京科技力量,呈现和谐共生的美好城市生活。

为了让更多公众足不出户了解科学知识,北京科技周还设立了“云上”科技周,包括活动日历、精彩展项、新闻中心、精彩视频等栏目。

科技创新 让中国面貌日新

依托“怀柔一号”极目系列卫星取得国际领先科研成果

视频里虎头虎脑的两个小家伙,一个叫小极,一个叫小目,动画片段的形式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怀柔一号”极目卫星全称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主要探测伴随引力波的伽马射线暴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

“怀柔一号”卫星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天体爆发现象,短短几秒钟内释放的能量比太阳在百亿年寿命中辐射的总能量还大,这种爆发现象是“怀柔一号”卫星的核心科学目标。

不仅如此,“怀柔一号”卫星还能探测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磁星爆发、X射线双星爆发、太阳耀斑以及地球伽马闪等。

“奋斗者”号

“奋斗者”号是什么?它的外观和细节又是什么样子呢?

该展项采用我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模型展示的形式,向公众生动地展示了“奋斗者”号的真实外貌。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的成功为我国探索深海科学奥秘、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又一利器。

DPU芯片K2

DPU是数据专用处理器,是继CPU、GPU之后数据中心场景中重要的第三颗算力芯片。

中科驭数自研第二代DPU芯片K2是业内首颗完成流片的国产DPU芯片,采用28nm成熟工艺制程,可以支持网络、存储、虚拟化等功能卸载,具有极其出色的时延性能,可达到1.2微秒超低时延,支持最高200G网络带宽。

亿像素阵列计算摄像机

北京冬奥测试赛全景智能防疫、建党100周年伟大征程文艺庆典、新疆阿勒泰禾木雪场智能监控......这些重要场景,都出现了亿像素阵列计算摄像机。

亿像素阵列计算摄像机主要应用于对超大场景内多目标进行超高清晰动态监控及感知,突破传统光学成像设备的极限,实现超大场景下超高分辨率成像,对多种类型目标精准记录、探测、跟踪、识别,满足全时全域监控需求,主要应用于智慧城市、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生态环保和广电文旅等领域。

科技赋能 让生活更美好

单层层面(TPO)防水系统

北京大兴机场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保证项目顺利通航,屋面防水工程面临工期紧张、施工质量要求高的双重挑战。特别是位于指廊与核心区交汇处天沟部位,经过多次研讨,最终确定采用无穿孔机械固定和侧面满粘的天沟施工工法。

该系统在保证卷材抗风揭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渗漏的可能,且兼顾天沟侧面区域的美观、平整。此外,在阴阳角部位采用了TPO预制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元宇宙沉浸式近视防控

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一直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科普的痛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建设了全新概念和模式的沉浸式裸眼混合现实科普,呈现裸眼360°沉浸式数字化空间,让用户在无穿戴设备情况下于真实空间内变换体验各种现实或虚拟空间,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智能新能源无人机

从陆地,到天上,智能新能源走进无人机领域。

智能新能源无人机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混合的清洁能源,可以实现零碳排放。

该无人机能搭载5G基站、卫通终端、高清相机等任务载荷,可用于应急通信、航拍测绘等应用场景。

科普有趣味 创新添动力

水火箭

火箭是怎么升空的?又是如何再回收的?

通过气压推动水向下喷射,使火箭获得反作用力而升至高空,实现火箭的发射升空,再利用弹射降落伞,对火箭进行回收......

通过这项展示,公众对航天科技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航天科技,同时还加深了对牛顿定律以及一些基本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知识的理解。

北京自然博物馆昆虫虚拟展厅

“蝉是全变态类昆虫吗?”

是——恭喜您,答对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昆虫虚拟展厅,除了观赏昆虫,还能通过线上答题学习更多知识。

展厅将自然馆昆虫线下临展扩展至线上,形成融合了8个展厅+中心岛的多人交流空间,使用户在直观且具有沉浸感的交互环境中学习到昆虫知识。

北京天文馆无线电子目镜

浩瀚星空,探索无限。

天文Wi-Fi摄像头是一款基于Wi-Fi连接的天文相机系统,可低于1电子能实现弱光环境下的高灵敏度探测,具有1.45微米的超小像素,可以在科普级小望远镜上实现高的放大倍率,非常适合天文科普。

通过Wi-Fi实现与手机的连接,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对月面大行星、星团、星云、星系等天文目标进行观测。

2023年北京科技周

已闭幕

没能前来现场的小伙伴们

也不必遗憾

“云上”科技周永不落幕

让我们“云”上见!

主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

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京ICP备05060936号-2 

京公安备110402025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