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请选择主题皮肤
科技蓝
点击预览
繁荣红
点击预览
丰收金
点击预览
生命绿
点击预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服务 > 会客厅 > 发布会

《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

直播中

时间:2018年2月27日

简介: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会同中组部、科技部、公安部、人社部、中国科协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等四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举措,为国际人才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干得好创造政策条件。为了向大家介绍政策的主要内容,此次发布会邀请到北京市有关单位领导出席,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此次发布会的还有北京市教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科协、海淀区教委等单位有关负责人。


主持人(徐和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我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徐和建。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会同中组部、科技部、公安部、人社部、中国科协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等四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举措,为国际人才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干得好创造政策条件。为了向记者朋友介绍政策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市有关单位领导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出席发布会的各位领导: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世新先生,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先生,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蓓女士,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王曦先生。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北京市教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科协、海淀区教委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在第一排就坐,届时也可以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人才领域专家,中国人事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孙锐博士,中关村人才代表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江冰博士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他们将在会后接受记者的采访。下面请李世新部长介绍《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总体情况。有请。

李世新:各位记者朋友,新年好!

非常高兴能在新春伊始与大家相见。今天我们在这儿跟大家作一个发布,刚才主持人介绍了近日,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等5家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新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出台《若干措施》,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关村开展新一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以政策红利激发人才活力,努力将中关村打造成发展环境优良、人才迁移便捷、高端智力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人才国际化发展“软口岸”,进一步提高北京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水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基于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制度优势的需要。人才竞争,最核心的就是体制机制的竞争。制度优势的形成与保持,需要持续深化改革、持续创新政策。自2011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决定在中关村建设全国首个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行13条特殊政策以来,北京市按照“试行一批、研究一批、推广一批”的思路,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每年都在中关村试点一批人才改革举措。2015年,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北京市联合出台了重点支持外籍人才的8条政策。2016年,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条出入境政策举措,其中在中关村试点的“永久居留直通车”、“设立外国人服务大厅”等政策均为全国首创。这些改革试点的接续实施和持续发力,有效改善了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北京市的引才用才环境。同时新形势,新任务也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努力实现“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二是基于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需要。当前,北京已经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正在紧紧围绕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特别是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大力吸引集聚国际化人才。经过前一段的努力,引进培养了一批优秀杰出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质量优化提升,但另一方面,同纽约、伦敦等世界发达城市相比,与硅谷等全球公认的科技创新中心相比,在国际化人才的数量和结构、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人才国际化发展环境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聚焦人才国际化,以全球视野、改革思维、开放理念,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平台作用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人才对外开放,不断推出引才新举措,构筑引才新优势,着力吸引集聚国际化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三是基于充分发挥中关村引领带动作用,有效应对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劲、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全国海外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资源所在,优势所在,就是责任所在。过去,中关村不断开展政策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多项政策复制推广全国。现在,面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来的国际化人才需求,面对全球开放创新大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需要中关村发挥“排头兵”作用,探索实施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政策举措,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增强在全球开发和配置人才智力资源的能力,推动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以上这三方面是我们出台《若干措施》的主要考虑和目的。

在《若干措施》起草过程中,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发挥智库和专家学者作用,深入调研外地有效做法,充分借鉴海外先进经验,专程向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进行请示汇报,并通过北京市相关部门征求了对口的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意见。最终形成和出台的《若干措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针对性强。《若干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扣人才和用人单位反映强烈的人才引进、留住、使用、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反复论证、精准施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国际化人才提供便捷、高效、暖心的服务。

二是示范性强。《若干措施》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政策中,绝大部分是在全国率先推出,部分政策仅在北京先行先试,突破力度较大、政策含金量较高。同时,《若干措施》不仅限于人才政策,而是将人才、科技、产业、服务政策统筹考虑,着力推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三是协同性强。《若干措施》中,部分政策属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事权,另外部分政策则属于北京市事权。这既体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北京市的支持,推动改革举措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又体现了北京市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地方层面政策创新。通过央地协同、上下联动,增强了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政策创新的耦合与协同。

各位记者朋友,发展的北京、开放的中关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将为一切想创新、能创新的人才来北京、到中关村发展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营造环境。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让人才尽快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希望广大记者朋友对《若干措施》进行深入报道、广泛宣传,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影响力,共同营造北京引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北京人才工作。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世新部长的介绍,下面请翟立新主任解读《若干措施》重点内容。

翟立新: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李部长把刚刚发布的《若干措施》的有关目的和背景、特点作了介绍,下面我把这个政策有关的重点内容做一些解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人才管理改革实验区的建设,在中组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制订了《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应该说这次《若干措施》的出台是中关村示范区继续发挥好改革试验田和创新开头作用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这次政策提出了20条多项均为全国率先提出,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

一是在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提出了五条政策,主要是解决好“进得来”的问题。涉及到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便捷出入境以及长期居留许可等,是对中关村先行先试出入境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将让外籍人才更方便往来与居住生活更加便捷的迁移。比如申请永久居留方面,之前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享受永久居留直通车政策的基础上,此次新政将允许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也可以通过直通车申请用才,实现了对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全覆盖,政策彰显了人文关怀。在便捷出入境方面,考虑到来京的外籍知名专家学者及中关村企业分支机构的外籍员工主要以短期签证入境,每年需频繁办理各种手续,程序较为繁琐。这次政策创新将允许他们换发多次入境有效的访问签证,为外籍专家学者到中关村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交流访问提供便利。对来京探亲等处理私人事物的外籍华人也将签发五年以内多次出入境的有效签证。

第二是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方面提出了六条政策,解决“留得下”的问题。在外籍人才担任法人,承担科技项目以及提名政府奖项资格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同时在海聚工程,海外人才聘任,博士后培养等方面开展试点,将进一步开放外籍人才引进使用的领域,有利于更多外籍人才发挥作用,深度参与北京市全国的科创中心建设。比如本次提出允许取得永久居留的外籍人才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担任新型科研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增强了对新型研发机构直接引进外籍顶尖人才争取国际科技竞争主动权的政策支持。同时试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共部门外籍雇员管理方式和体系。在承担科技项目方面将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中关村示范内国家科技示范项目。同时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领衔承担北京市科技石化项目,政策将有利于外籍人才在科研领域发挥作用的空间,提升相关水平。

三是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四条政策,解决“干得好”的问题。通过营造更加开放高效的引才用才环境,加强中关村区域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同动市场化手段从全球引才,推动形成良好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氛围。比如本次提出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举办国际人才大会等相关措施,发挥市场化国际人才交流平台的作用,增强联系和聚集国际人才能力,提升中关村在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中的影响力。在支持人才中介机构,特别是国际人才中介机构发展方面,提出了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业监管措施,降低外商投资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更多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京发展等政策,有利于更多国际知名人才到中关村来创新创业实现梦想,实现人才国际化发展水平。

四是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提出了五条政策,主要解决“融得进”的问题。涉及到外籍人才住宿登记简化,便利体检,保险保障,子女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这些都将为外籍人才更快实现社会融入安心发展提供服务保障。比如简化外籍人才办理住宿登记手续,对在京有稳定住所或固定单位的外籍人才实现便捷化网络等方式登记,节约时间和成本,吸引经常往返中国与海外的外籍人才。在保险保障方面,支持相关保险机构开发设计针对外籍人才的保险产品,推出更多他们需要的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很大程度上将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外籍人才安心在京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下一步为了使各项改革政策能落到实处,推动中关村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我们将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会同市公安局、人力社保局及其他相关单位,主动对接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制定《若干措施》的任务分工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尽快让政策落地实施,让外籍人才能充分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便利。以上是有关政策的重点内容。在此,感谢各位记者长期以来对中关村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下一步进一步帮助我们宣传好政策,帮助我们做好政策的落地和服务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翟立新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北京日报》记者:这个问题想提给翟主任,您提到咱们要建立一个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您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平台是怎么样的进展和考虑?还有是因为现在国际人才面临全球竞争激烈的态势,随着20条的发布,中关村怎么样进一步服务好人才,并且在全球的高端人才竞争中争得先机。谢谢。

翟立新:谢谢你的提问。为了做好相关政策落实,我们感觉关键在于做好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建设是我们下一步落实政策的一个重要抓手。前期在公安部的支持下,2016年我们在海淀区设立了外籍人才用才居留服务大厅,那个大厅集成了相关政策所需要的政策咨询,证照办理的业务,建立和跟公安部的直通车的工作流程。去年在顺义和朝阳两个地方增设了新的这个服务大厅,也办理了相应的窗口,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在中关村的创业大街也建立了外籍人才服务窗口,提供了相关政策的服务。下一步我们想根据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需求,进一步在外籍人才集中的区域,或者是我们中关村相关分园再建立相应的服务窗口,让这些窗口能集成我们市级相关部门的服务事项,建立跟公安部服务大厅的联通机制,一站式受理外籍人才各方面的需求,让他们在一个窗口实现各种服务需求,让外籍人才少跑腿,办事更便捷。同时为了让外籍人才更好在北京市发展,今年还想加强国际化人才社区的建设,初步布局是在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还有昌平的未来科学城,还有新首钢地区四个地方建立国际化人才社区,包括医疗、住房、子女教育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提供类海外的一个生活环境,让他们到北京来真正感觉到安居乐业,能深度参与到我们北京全国科创中心建设中。所以这些方面都是我们进一步落实好政策提供一站式便利化全方位服务的举措。

同时你谈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能力,广揽天下英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中关村在发挥人才改革试验田和先行区的作用,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在海外建立了10个联络处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这些联络处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是国内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包括人才政策向海外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积极跟海外相关的人才建立联系,掌握更多的信息,对接国内需求,把国外人才跟国内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能为我们的创新创业能够提供一些交流和合作。这些方面下一步会进一步加大他们的引才和为国内创新发展服务的力度,这方面是加大引进来的力度。

同时还有一方面的国际化是推动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人才要走出去。特别是借助国家提出来的“一带一路”计划正在实施北京的科技创新一带一路行动,包括跟海外国家开展园区合作,人员交流,开展相关技术的转移和方向的孵化,使我们更多的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同时把中关村地区优质企业,优质产品和技术推向海外,拓展市场。这样我们会不断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助力北京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大力度,特别是人才国际化方面也会随着我们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我们的力度也会不断加大。我想人才往来和国际化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刚才发布政策的时候我听到这次新政要鼓励国际知名的人才中介机构在京发展,为什么这次要出台这个政策,基于什么考虑鼓励国际的人才中介机构,有什么政策?谢谢。

陈蓓: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次新政对鼓励国际人才中介机构也提出了具体措施,首先源于国际人才中介机构致力于要搭建一个国际视野,国际资源,国际化平台的一个大的人才服务平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机构,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机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力资源的服务企业,它是对于我们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开发提供应用性、生产性、成长性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资源。这个行业资源对构建我们在全球竞争力下的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次新政重点搭建宽口径的开放的国际人才资源,这里面我们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具体的措施上应该说核心体现的是放宽准入条件。就是在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上更多的放宽准入条件。具体是两个取消一个提高。两个取消,第一个取消就是取消我们中外人才的中介机构,原来有一个必须成立三周年以上才能举办合资国际人才机构的限制条件。现在的条件就是即办即注册,没有对人力资源原来前期必须储备成长的时间的准备。也就是说你需要办理人力资源的中介机构,那么你符合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开办合资型的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机构。这是把三年的限制性的条件给取消了。

第二个取消就是取消了对投资主体的限制。原来我们在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机构的投资上,必须本身也是人才中介机构。就是你必须是国外的人才中介机构的属性才能投资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机构。这次把必须是人才中介机构这样一个限制也取消了,也就是市场多元主体都可以投资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机构。

一个提高就是可以提高外资在人才中介机构的投资比例。这个比例从49%可以提高到70%。这项政策在北京我们扩大服务业的试点之中已经实施。所以这一块应该也是一个提高。从49%提高到70%。

那么我们前两项的取消政策在全国而言北京市是首家。北京在加大国际化人才中介机构上,拥有了最创新的建设,集成到了最开放的中介机构的政策的支撑度,这也是对北京未来扩大我们国际中介人才的建设应该会带来很好的一个影响。目前来看国际化的中介机构在北京目前有35家,国家国际顶尖的5个大类型的猎头机构都在北京办理了分公司,应该说整个我们现在国际化中介机构的集成度总体还是比较好的。

下一步将着力于在国际化猎头公司开发国际化优质的这个资源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支持性政策。比如说为我们选择国际知名的具有领衔带动科技创新作用的人才方面,我们要有一定的支持政策。还有一个是全面带动首都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建设,以两主多元的结构模式来支撑好我们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打造规模化,专业化,要素化,产业化的人力资源的支撑平台体系。应该说,这次新政实现了一个国际化人才的更加开放的一个平台,也希望我们全社会的各类主体特别是我们海外的投资朋友们,更多的关注这样一个国际化中介人才的这个新政,积极地投资和建设,为国际化人才体系建设作出我们更多的贡献。我的回答到这儿。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有问题想问一下王曦局长,2016年的时候,公安部发布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条出入境政策,其中10条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取得了哪些成效,这次有什么样的突破,预期效果怎么样?谢谢。

王曦:感谢您的提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公安部于2016年3月份出台《实施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其中10项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实施,均属全国首创。具体惠及了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外籍华人,创业团队外籍人员和外国青年学生四类群体。为做或推介落实工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挥下,北京市公安局会同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人社局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创建了多项工作机制,特别是创建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永久居留直通车机制,我们在海淀中关村大街设立了中关村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这个大厅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公安部在地方设立的永久居留的服务窗口,办理时限缩短至50个工作日,办理时限也是全国最短的。直通车以最高效的办理流程和最快捷的审批手续为我市引进留住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有利保障。

同时,同时率先引进永久居留市场化评价要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在全国首创了中关村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积分评估机制,新政凸显了对外籍华人身份的优势。市公安局和侨务部门联手,面向全世界突破性的创建了外籍华人的认定机制,同时给予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外籍华人申请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提供了突破性的便利,激发了外籍华人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情。新政还打通了青年学生在中关村地区创业实习的渠道,发挥了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关村的产学链的发展。

新政实施以来,直接惠及外籍人才和家属2600余人,特别是2016年北京共受理外国人永久居留598人,是2015年的2.8倍,2017年共受理了662人,同比2016年增长10.7%,极大的体现了出入境政策在改革创新中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显著成效。

同时2017年,市公安局立足首都“四个中心”的定位,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会同中关村管委会持续深入调研外籍人才现实需求,有7项中关村引进外籍人才的出入境政策,获得了公安部批准实施,这次也都纳入到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中。7项措施中有4项将在中关村地区先行先试,主要惠及中关村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家属通过直通车可以办理永久居留。外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办理长期访问签证,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辅助人员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建立了中关村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另外3项措施在全市落地实施,惠及外籍人才子女可以在北京口岸办理学习签证入镜,外籍华人办理长期居留许可,探索对外籍人才通过网络办理注册登记。

以上7项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拓展了我市外国人出入境政策的惠及面和纵深度。一个是为外籍知名专家学者和外籍华人提供了便捷的出入境政策支持。这两类人才都可以按规定办理有效期5年以内多次往返的签注证明。

第二是凸显了中外籍人才的家属和科研辅助人员提供配套措施。这次突破性的将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家属纳入到直通车的政策范围,同时为外籍人才的子女来京入学提供便利,可以不必到我国驻外使领馆办理学习签证,可以到北京口岸签证机关办理,直接入境。同时为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科研辅助人员办理居留许可提供了便利,这几项政策也是为了解决在北京的各类外籍人才的各个层次的需求。

第三是对外籍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探索网上办理注册登记。这个刚才翟主任进行了介绍。我们市公安局也是持续深化互联网+的应用,丰富在互联网条件下开展出入境便民服务举措,为外籍人才在京工作生活创造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会同中关村管委会,人力社保局等部门会针对这些政策制定好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使新政尽快发挥创新改革引才用才的作用,也感谢媒体对我们出入境政策的持续的关注,帮我们宣传好,使更多的外籍人才能知晓政策,享受到服务。谢谢。

《联合早报》记者:我想问一下针对海外华人的华裔卡的问题,2015年有媒体报道说中关村好像试点在中关村进行华裔卡的推出,今年有没有推出华裔卡的考虑,因为东南亚是海外华人的主要的聚集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海外华人与中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刚才翟主任也说了中关村企业也希望走出去开展园区合作和交流,那华裔卡有没有推出的考虑。谢谢。

翟立新:华裔人才是海外人才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宝贵的战略资源,为了加强跟华裔人才联系,特别是服务于中国的创新发展,我们国家一直在这方面高度重视,特别是2016年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条政策里面就专门对外籍华人提出了有关政策的便利化的要求,其中涉及到外籍华人的政策有两项。一个是中关村创业的外籍华人可以不受年龄60周岁的限制,凭工作许可或者是有工作单位的雇主的担保函直接申请5年有效的工作类的居住许可。或者你没有工作单位自己有创业计划的,也可以直接申请5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的许可,这个需要加注创业的标注。第二个是外籍华人中有博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或者是中关村企业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都可以直接申请在华居住。这是2016年的两项政策。这次新出台的20条政策中对华人群体也有新的拓展的政策。比如对来京探望亲属,洽谈商务,开展文卫科教,处理私人事务的,可以签发5年以内多次的有效签证,对在京探亲,以及长期处理私人事务的可以签发5年以内的居留许可。我们感觉到政策的实施,为外籍华人来华工作,创业,包括交流,包括办理各类私人事务已经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下一步我们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会深入研究外籍群体,特别是外籍华人群体在中关村发展的有关政策需求,包括他们创新创业方面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我们建设了一批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其中有不少是海外华裔和相关的这个留学生回国创办的,发展非常好,成为吸引他们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他们创业创新包括生活方面的需求,我们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让他们到中关村来,能感受到我们的热情,感受到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氛围,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些方面未来会越来越便利化,也能感受到我们政策的效益。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永久居留证和入籍的区别。目前可以看到从国际市场,外国人才特别重视中国的快速发展,但是他们面临一个问题,比如说一个中国移民到美国或者是到英国在工作六七年后可以入美国或者英国籍,然后享受他们一模一样的权利,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你们认为这会是成为北京市未来的一条路呢还是不是同样一个方向?目前对永久居留证和入籍这两个最大的区别,您感觉到外籍人才他们自己感觉到这样的缺点吗还是没有感觉到这样的缺点?谢谢。

王曦:就您这个问题,永久居留政策是我们国家在2004年推出的政策,这个政策在实施多年以来,对于几类有希望在华永久居留的外籍人士提供了很多的服务。比如说亲属投靠类的,比如说投资类的,比如说任职类的。刚才介绍了,从近年来尤其北京2016年也推出了一些新政策,对外籍人才提供了永久居留方面的特殊性的便利。获得永久居留身份的外籍人士在华停居留的各个方面是和我们享受的是公民待遇,他的出行、居住方方面面都是能享受同等的待遇。现在我们了解到,获得这个身份的这些外国人都非常便利,而且目前公安部也在持续会同国家各部委持续调研,不断使我们持有永久居留身份证件的人士在华的各项服务管理中,各项便利的情况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都在持续进行调研,不断的优化他们在华停居留的各项环境。谢谢你的提问。

主持人:谢谢王曦局长的回答,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为我们发布并解读了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的有关政策,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发布会接受后,中国人事科学院孙锐博士,爱博诺德解江冰博士会接受媒体记者朋友采访,介绍他们工作生活的切身体会,欢迎记者朋友会后对他们两位进行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