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请选择主题皮肤
科技蓝
点击预览
繁荣红
点击预览
丰收金
点击预览
生命绿
点击预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服务 > 会客厅 > 发布会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经济发展专场

直播已结束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1月12日上午10点,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经济发展专场,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将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都之窗网站将全程进行直播,敬请广大网友到时收看。

主持人(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本场是北京市“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发布会首都经济发展专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尤其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坚持育新机、开新局,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取得良好成效。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了北京市有关单位的领导,向大家介绍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恩全先生;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先生;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女士。

首先,有请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林恩全副主任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和“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有请林主任。

林恩全: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北京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十三五”时期北京经济发展成就

过去的五年北京经济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韧性强,经受住外部复杂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微观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通过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丰富政策工具箱,积极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9年年均增长6.6%,从2015年的2.5万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3.5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从新中国成立到2007年,北京市GDP登上第1个万亿台阶,用了58年;到2013年登上第2个万亿台阶,用了6年时间;到2018年登上第3个万亿台阶,用了5年时间;“十三五”期间北京经济规模扩大1万亿,仅用了4年时间,而且这1万亿的含金量不同以往,是在外部复杂环境下增长的1万亿,是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背景下取得的1万亿,质量更好、效率更高,也更加来之不易。预计“十三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3.6万亿元,人均GDP达2.4万美元左右、较2015年提高0.6万美元,保持全国领先。

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始终把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摆到突出位置,五年减税降费累计超过4700亿元。创新实施“服务包”和“服务管家”制度,全面优化企业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十三五”末市场主体总量约208万户、比“十二五”末增长67%左右,科技、信息、商务、文化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比重由2015年的不足50%,提高到2020年60%左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万家、是“十二五”末的2.4倍,拥有独角兽企业93家、居全球榜首。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严重考验,本市新设企业数量自去年8月起连续5个月同比正增长,承载本市七成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去年3季度营业利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市场主体在应对危机中展现出坚强韧性。

第二,质量好,减量提质成效明显,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绿色成为首都亮丽底色。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后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率先形成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政策体系。

人均地均产出进一步提高。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十三五”时期实现人口、建设用地规模“双下降”。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21.2万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万元/人、居全国首位。制造业地均产值比2015年提高15%左右。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8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6.8万元,年均实际增长6.6%、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本市低收入农户帮扶,低收入农户收入全部过线、低收入村全面消除。

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市能源利用效率和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能耗“双控”连续13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任务,预计“十三五”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21%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最好水平,预计较2015年下降2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较2015年下降15.6%以上。

第三,结构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需求、产业、空间结构全面优化。

需求结构方面。“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消费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成。消费领域两个重点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一个是网络消费,2016-2019年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13.7%,2020年1-11月增长30.3%、比全国高18.8个百分点;另一个指标是服务消费,2016-2019年服务消费年均增长16%,2019年服务消费比重达55.1%、较2015年提高10.5个百分点。更加注重发挥投资优化供给结构作用,持续推出“3个100”市重点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世园会和冬奥会场馆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持续加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投资,轨道交通、市郊铁路运营里程五年分别增加173和302公里。

产业结构方面。“十三五”时期北京聚焦“高精尖”,做好“白菜心”,产业数字化、高端化特征凸显。以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2016-2019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2%、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10.5%提高到13.5%。现代金融优势持续巩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加快发展,2016-2019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占GDP比重提高到18.5%。工业结构深度调整,“十三五”时期全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24.4%和23.8%,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双引擎加快形成,智能制造为北京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空间结构方面。生产力布局更加优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发挥,“一区多园”统筹发展进一步强化,2019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6.6万亿元、是2015年的1.6倍。“三城一区”进入加速发展期,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三城一区”GDP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三成。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丽泽商务区、新首钢地区等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加快形成。

第四,动力足,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更加凸显,改革开放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创新链和产业链加快融合。“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积极服务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布局,紧抓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放松,既打基础、利长远,又切实增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设量子、脑科学等新型研发机构,涌现出“量子直接通信技术”等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6%左右、居全国首位,2019年专利授权量达13.2万件、是2015年的1.4倍。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制定实施“科创30条”、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28条等创新政策,让科技成果能够“转的出”“落得下”。

“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北京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五年来形成了120余项全国首创的突破性政策和创新制度安排,向全国推广6批25项创新经验,“十三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800亿美元左右、约是“十二五”时期的1.8倍,占全国比重超12%。“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达25%左右、较2015年的16.1%提高约8.9个百分点。2020年,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获批,北京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两区”建设全面启动,北京对外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

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更加突出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安全发展,结合新阶段新要求和北京发展实际,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制定实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布局“从0到1”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三城一区”融合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二是突出特色与活力兼备,着力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下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先手棋”,加紧布局5G、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头部企业带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增强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充分激发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围绕环球主题公园打造旅游消费集聚区。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实施一批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的重大项目。

四是高标准建设“两区”“三平台”,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两区”政策联动,进一步推动科技、数字经济和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扩大开放,加快探索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擦亮“三平台”金字招牌。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压茬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五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制定实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滚动实施城市南部地区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持续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力,扎实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丰台火车站、轨道交通冬奥支线等一批重点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北京市发改委林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潘锋副局长介绍数字经济的有关情况。

潘锋: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代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我市数字经济“十三五”发展情况和“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做简要介绍。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新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整体上形成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牵引带动的局面。

一是北京市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已构建数字经济“1+3”政策体系,抢抓“两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借助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三平台”,数字经济战略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比重近四成,比例居全国首位,按照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统计口径,2019年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超1.3万亿,占GDP比重达38%,2020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906.1亿元,以电子信息传输服务、数字技术服务两大领域为主的数字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二是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助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确立“四梁八柱深地基”总体架构,初步形成以目录区块链为核心的“汇管用评”数据治理体系,以大数据平台“融合共建”为特征的数据应用体系,以“领导驾驶舱”为牵引的决策支持体系。创新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大数据全面支撑 “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推动北京营商改革多个领域“向前一步”:国家发改委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连续30个月保持全国排名第一;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应用大数据精准防疫,上线“北京通”APP抗疫专栏,研发“北京健康宝”,累计为5264.77万人提供了32.07亿次健康状态查询服务;数据开放取得积极进展,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汇聚200余万市场主体约18亿条高价值数据,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公共数据获取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北京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启动试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接入20个行业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29亿。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的海淀园、通州园、经开区信创园三个园区全部开园;国家北斗创新应用综合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基础建设深入推进。5G商用化、4K/8K超高清视频、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催生出一批新企业新主体。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到60%。

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北京市正全力推进以数字经济为特点的“两区”建设,这是中央支持北京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蔡奇同志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行动,是疏解减量背景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全市上下准确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努力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发挥“两区”建设的战略带动作用,坚持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双引擎,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动为突破,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从6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交易-数字平台-数字场景”于一体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努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一是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实现自贸区固移双千兆覆盖,开展卫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高速互联智能算力云平台,建设北京链工场(ChainMaker)开源平台等区块链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平台;积极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建设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云-边-端合理配置的新型数据技术体系。

二是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大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在总结金融专区建设经验基础上,大力推进回天、遥感、交通、信用等各类数据专区建设;建立健全数据交易规则、安全保障体系和平台监管机制,筹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数据分类分级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我市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工作;制定我市自贸区增值电信业务进一步试点开放实施方案,探索开放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IDC)等增值电信业务。

三是继续保持数字产业化领先。加快数字技术革新步伐,提升数字技术自强自立水平,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工业级网络操作系统、工业APP平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细分行业平台,争取互联网新赛道上的发展先机。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海淀园、通州园、经开区信创园)为空间载体,建立以信创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自主发展新生态。

四是产业数字化赋能新经济。积极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设世界级标杆智能工厂,构成“北京智造”的产业群体;实施信息消费升级工程,发展8K超高清视频产业化,建设一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保持我市信息消费的引领地位。以互联网医院综合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新一轮“线上经济”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

五是积极拓展数字场景示范。全局谋划智慧城市“一张蓝图”,加大算力和网络的整合力度,推动建成泛在有序的城市感知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动。推进市-区-街-居-民(企)五级协同,强化数据开放共享与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政府管理变革;通过场景开放、数据开放和技术打磨三轮驱动,培育“灯塔”项目,将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为政府变革新抓手、万亿产业孵化器,加速实现对全社会发展的整体带动。

六是持续优化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出台,充分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创造活力。推行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在数据流通、数据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快形成创新监管体系和管理机制。用好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平台,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共同筹备数字经济高峰论坛,更大力度推动数字经济跨境领域开放,积极开展数字经济的全球产业合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重大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新要求,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制定“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依托信息、科技、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构建数字驱动的经济体系,打造竞争新优势,形成服务首都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辐射引领全国的强大势能,全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北京市经信局潘锋副局长的发布,下面请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副局长介绍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有请!

庞江倩: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介绍一下“十三五”以来,北京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

“十三五”以来,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兴动能加快成长。

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水平继续提升

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实力继续增强。

经济总量超过3.5万亿元。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2019年进一步扩大到35371.3亿元,是2015年的1.4倍(按现价计算)。“十三五”前四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6%。

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1.5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16.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四年间年均增长6.7%。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效率进一步提高

全市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产出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农业生态功能继续增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19年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中生态与环境价值占比为57.2%,比2015年提高5.3个百分点。工业中汽车、电子、医药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接近4成,集成电路、智能电视、液晶显示模组产量比2015年成倍增长,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等产品从无到有。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5%,高于2015年1.9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提高,2019年为76.7%,高于2015年3.2个百分点。在服务型经济发展中,服务贸易伴随北京试点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605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年均增长5.4%,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比重由13.4%提高到2成以上。

需求结构优化升级。消费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市消费率提高到6成以上。市场总消费持续扩大,2017-2019年年均增长7.9%,其中服务性消费年均增长11.3%,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63.7亿元,是2015年的1.2倍。固定资产投资更加聚焦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产业。2019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3.1%,其中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管理、能源领域占比合计超过8成,促进了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民生改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由2015年的32.6%提高至2019年的54%,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发展效率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与管理创新以及劳动力素质提升促进了产出效率提高。全市社会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21.2万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万元/人;能效水平稳居全国省级地区前列,2019年万元GDP能耗为0.23吨标准煤,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十三五”前四年累计下降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创收27万元,比2015年增长57.9%;规模以上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人均创收222.9万元,增长24.8%。

三、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助推新经济成长壮大

创新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为新动能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创新投入产出量质齐升。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2233.6亿元,相当于全市 GDP的6.31%,比2015年提高0.72个百分点;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为15.9%,提高2.1个百分点,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26.6%。创新投入增加带动创新产出丰硕,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十倍。

中关村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中关村示范区创新保持活跃,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显现。2019年,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6.6万亿元,与2015年相比,年均增长12.9%;其中,技术收入占比由16.2%上升到20.3%,提高4.1个百分点。中关村示范区实现增加值10410.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9.4%,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

新经济蓬勃发展。2019年,全市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2765.8亿元,与2016年相比,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1.4%,高于全市GDP现价增速;占GDP比重为36.1%,比2016年提高2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3.8%和24.4%(二者有交叉),比2016年分别提高2.9个和2.6个百分点;2019年“文化+互联网”领域收入占文化产业收入的比重超过4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3%,比2015年提高5.9个百分点。

回顾“十三五”,北京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展望“十四五”,北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高质量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就说这些。

主持人:谢谢北京市统计局庞江倩副局长的发布。通过各位领导的介绍,可以看到,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媒体记者,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单位。请举手。

《中国日报》社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庞局长,刚才您主要介绍了“十三五”前四年北京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的情况,可否介绍一下2020年的情况?

庞江倩:目前2020年全年的主要经济数据还没有出来,所以今天我们发布了“十三五”前四年的相关情况,我想用2020年1——11月的主要数据来介绍一下2020年以来北京经济发展情况。

应该说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北京经济带来冲击,但是北京长期坚持调结构、转方式,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疫情防控期间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五新”落地,这些增强了北京经济韧性和活力。应该说,促进了北京经济加快恢复回升向好。从1-11月的主要数据来看,北京经济发展质量在稳步提升,主要是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是产业结构继续升级。疫情发生以来,新产业表现出非常强的韧性,率先恢复,并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1-3季度,全市新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这个比重同比提高了4.7个百分点。在我们的规模以上工业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7.2%和6.9%。这个增速也是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从工业产品产量来看,像液晶显示模组、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等这些高技术领域的产品产量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当中,1-11月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现收入分别增长11%和9.6%,这个速度也是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平均水平。

第二是需求结构继续优化。从投资来看,高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增势。1-11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3倍,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到61.8%,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增长了24.5%,其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从消费来看,升级类商品的销售还是比较活跃的。在促消费政策带动下,通讯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第三是新业态新模式表现活跃。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消费模式更加网络化、平台化。新零售、直播带货表现非常突出,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能施工、无人配送等新模式发展很迅速。1-11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增长了30.3%,这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2.5%;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当中,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在线游戏、在线体育四个领域企业实现的收入增速也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第四是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发展。2019年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为40.7%,这个比重比2015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应该说,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疫情发生以后,企业更加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1-11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增长了23.7%,同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企业实现的技术收入增长了23.3%,增速也是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3个百分点,技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20%,这个同比也是提高了1.9个百分点。

以上就是2020年1-11月份我们北京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关于2020年全年的主要经济数据,我们将在1月20日进行发布,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给予关注。谢谢。

《新京报》记者:我的问题是给潘锋副局长的。您刚刚介绍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北京市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突破数字创新方面会有哪些举动?

潘锋:感谢您的提问。关于“十四五”期间,我们的数字经济突破性的制度,我想从三个层面,一个是从宏观的法律和标准,中观是从办法,要制定一些办法,微观从一些具体试点工作来回答您的问题。

在宏观领域,我们要出台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和相关标准体系。在金融专区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平台、通过目录区块链我们已经把政府的全量数据依托职责三定都汇聚和汇通在了一起。我们依托汇聚数据建设了一个金融专区,通过专区运营,给相关的银行开放,提升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能力,减少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目前来看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相关办法,在“十四五”期间,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出台数字经济的促进条例。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各地都在做促进条例,北京要换一个角度,从经济的真正带动,通过数据开放整合汇通来出台条例。同步我们也会制定一套标准,去年服贸会已经发布了数据的标准体系,目前已经按分级分类承诺等五大方面完善了大部分,这套完善后的标准在“十四五”会进行发布。这是宏观层面。

中观层面我们紧抓数字经济的专区开放。在金融专区的基础上,推动空间、交通、信用这些基于“条”的数据开放。大家一般认为数据共享就是确权,包括目前无法解决的数据复制问题,但是建成专区,供相关的企业脱敏和脱密的情况下使用,这些问题就得以解决。相关的企业通过运营这些平台,可以孵化更多的中小企业。同时这些平台也会倒逼提升政府数据的质量,通过提升政府数据的质量也倒逼政府进行改革。这一块我们要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对相关的专区也会有考核。春节以后我们将会发出一些专区的项目,欢迎企业到时候关注。

最后是微观层面,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推进跨境数据试点工作。按数据分级分类为突破,优先解决不需要评估的数据流向的问题,这个现在金融领域已经在推动,我们会把它进一步明确化。同时要明确在不同安全级别下的一些数据共享开放,包括算法,重点推进价值高,安全级别低的数据先行进行跨境开放。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加快推进互联网信息领域的创新,利用RCEP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定的签订以及中欧投资协定的政策红利,探索互联网数据中心增值电信业务的开放,通过开放来吸引有竞争力的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到北京来发展。

我就回答这么多。

《北京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有一个问题问给发改委的林主任,我们注意到最近疫情输入风险以及北京本地病例的零星散发交织,防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这样让我们很多人比较担心是否会影响到今年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请您介绍一下2021年北京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林恩全: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北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刚才庞江倩局长也作了具体的介绍,我这里不作重复。回首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过程充满艰辛,非常不容易。最近这段时间,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也提醒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具体来说,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有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需要推进。

一是抓防控、抗疫情。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检测和追溯管理。组织好疫苗接种。现在北京市接种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去年,我们在疫苗和诊断试剂、药物研发攻关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跑出了“北京速度”,研发的疫苗进入三期临床的数量居全国首位。刚才我跟潘锋局长也在讨论这个事,2021年北京市的医药制造业可能会有一个爆发性增长,主要是来源于疫苗生产的贡献。我想这也是北京市发挥科技抗疫优势,既满足了疫情防控防控需要,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重要体现。

二是稳企业、保就业。前面我介绍的时候提到了,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北京市近七成的就业,所以稳住中小微企业就是稳住北京经济的基本面。这里面有两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方面要重点精准帮扶受疫情影响比较突出的行业,比如住宿、餐饮、旅游这些行业,从去年开始一直就受疫情的影响,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我们要重点做好这方面的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另一方面结合北京特点,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占很大的比例,这也是北京未来能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成长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的企业,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支持。在稳就业方面既要稳住就业的存量,同时也要拓展就业的增量,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我们涌现出很多新的就业形态,比如灵活用工,这个在今年的工作中将积极促进。

三是强创新、增动能。前面介绍了中央对北京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原来我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两个字的改变实际上内涵、意义和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最重要的就是把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统筹起来,增强协同性,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和贡献率。这一块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上,表现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上,落在具体的科技创新建设项目上。同时要抓住数字经济的契机,刚才潘锋局长作了很多的介绍,数字经济“十三五”时期就是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在“十四五”,特别是今年要继续做好这篇文章,发挥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四是扩内需、促开放。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消费,前面说到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近七成,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加快优化消费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性消费品质,包括养老、医疗、健康、家政等等,同时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提质升级,通过优化供给、提升品质来促进居民消费。投资要继续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增强投资后劲,持续抓好“两区” “三平台”建设,为北京更高水平的开放注入新动力。

最后是惠民生、保稳定。经济工作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民生,要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围绕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抓好物业和垃圾分类两个关键小事,在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等领域推出一批民生实事,真正为老百姓解决一批身边的烦心事。同时,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精神,在发展的时候更要注重城市安全的保障,要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这也是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持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之,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主持人:谢谢林主任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林恩全主任、潘锋局长、庞江倩局长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我们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经济发展情况和“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并报道北京市“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