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请选择主题皮肤
科技蓝
点击预览
繁荣红
点击预览
丰收金
点击预览
生命绿
点击预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服务 > 会客厅 > 访谈

“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系列访谈: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直播预告

访谈时间:2016年7月19日

访谈嘉宾:

张伯旭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李朝兴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刘永亭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简介:由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主办,北京城市广播、北京电视台、北京新媒体集团“北京时间”、北京发布、首都之窗、千龙网联合制作的“市民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节目,于7月17日起与广大市民见面,京津冀三地18位“一把手”将面对面、零距离的回答市民关心的问题。本期嘉宾将在节目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京津冀三地在产业转型、产能升级、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的举措和构想。

主持人(聂一菁):观众朋友、听众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市民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系列访谈节目,我是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聂一菁。

主持人(高歌):各位好,我是北京城市广播的主持人高歌。本次节目是由北京城市广播、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北京发布、首都之窗和千龙网联合制作播出的。

主持人(聂一菁):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首先要介绍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欢迎您,张主任。

张伯旭:各位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聂一菁):说到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可能很多市民不是非常了解。所以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承担哪方面的工作?

张伯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北京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推动全市的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全市的信息化发展,实现发展成果和市民共享,产业惠民,信息惠民。

主持人(聂一菁):今天我们的话题聚焦在产业发展。当然这样一个产业发展的大背景是京津冀协同。说到京津冀协同,三地的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是各有不同的吧?

张伯旭:是这样。按中央的规划和战略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大方向,也是大命题,大战略。根据去年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重点做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重点做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省重点做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共同统筹推进产业的重新布局,实现三地的协同联动发展。

主持人(聂一菁):听您这么一介绍,我们对三地产业布局有了一个非常明晰的了解。对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这样一个布局,我相信网友也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同时也会有一些疑问。我们先来看一看大家有怎样的一些提问。

丛冠月:观众朋友、听众朋友、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时间的新闻主播丛冠月。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智慧建设,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先来看看关注这个话题的人群属性。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年龄段在20岁-29岁的人最为关注这个话题,占到37%。其次30岁-39岁的人占比达到25%。从整体上来看,20岁-40岁年龄段的人,对个人事业达成有着更大的愿望,也会更加关注和产业的发展创新相关的话题。

好的,我们再来看看网友具体提出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先看这位来自千龙网的网友“鱼丸”给我们发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看一下。

鱼丸:北京企业外迁,有利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的大小企业太多了,都驻扎在北京,会导致北京的人口越来越多,各种负面问题也会随之出现,外迁出去有利于北京未来发展,也会给迁入地带来经济效益。

丛冠月:看来这位网友是非常支持企业外迁来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接下来我们转向微信互动平台,让我们去看看微信的网友们有哪些关心的话题。

我们首先关注这位首都之窗的网友“粉色天空”,她是发来一段语音,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粉色天空:我在我们公司十年,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从客户资源上都是挺不舍的,但是产业外迁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必不可少的一环。从长远来看,外迁是必然的,从这个角度考虑还是愿意外迁的。

丛冠月:感谢这位网友,其实不仅如此,我看到北京时间的网友“吉娃娃”也说了:大家对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根据各自的地域感受,那是不一样的。北京的网友感觉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搬迁。天津和河北的朋友感觉起来也就是两个字:落地。连起来,大家的感觉就是北京的企业搬到河北和天津,到底产业的移动又是什么样的一个布局?

主持人(高歌):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大家看到是一个简单的搬迁,但是我们相信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目的在里面,是这样吧,张主任。

张伯旭:是这样,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生产力平移,而是立足于三地的资源禀赋,按照产业升级的总目标,把三地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大家共同的目标是实现高端产业集群壮大和能级提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在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把京津冀整体区域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主持人(聂一菁):您说到这样一个目标让我们充满了期待,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具体通过哪些步骤来实现?

张伯旭:按国家部委和三地共同的战略研究,我们将按三条主线开展工作:第一,产业对接;第二,共建园区;第三,实现京津冀区域内的联网智能制造。

主持人(聂一菁):这三条主线:产业对接、共建园区、联网智能制造。我们一个个来说,先来说产业对接是怎么来做呢?

张伯旭:北京的优势大家都知道,是科技研发。我们有很多原始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北京应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多开展创造性的、创新性的工作。河北、天津有巨大的空间、成本和能源优势,生产环节,特别是大制造的环节,可以放到这些区域内,形成产业链条上下游配合的格局。

主持人(聂一菁):您说到产业对接,有没有具体的例子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伯旭:有很多。比如说北京三元属于奶制品产业,这个产业既是满足区域生活需要,本身发展也需要更大空间,三元新工厂布局到河北新乐,现在已经投产,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高歌):产业对接刚才我们听到的事例,能够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优势的互补。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园区共建。不久前,我们的记者来到了河北省的一个园区当中,我们也去现场看一看。

解说词:对于信息时代而言,云计算就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每分每秒,互联网上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会以数据的形式存储起来,以供随时调用。在北京,目前有约35万台服务器,然而随着数据存储量增多,以及服务器的更新换代,未来三年内的服务器需求,将增加到约100万台,远远超出北京的承载能力。未来,越来越多的数据将要存放在哪里?眼前的厂房位于河北省张北县,是张北云联数据中心的一期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正在进行服务器安装。建成后,将为大型互联网企业提供数据库服务。

张北云联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现在所看到的这一层,是我们数据中心的一层的一个立面,里面主要是做了一些数据中心的配套服务的一些设备,总共有13000平米,单层在6500平米的一个面积上面,放了将近2万台服务器。

解说词:一台服务器加上虚拟机,就能拥有相当于约20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可以支撑若干个游戏公司或者APP公司的运行。而张北的云计算基地,建设规模则达到150万台服务器,打造中国数坝,这是北京和张北共同的目标。

李鹏:在这个协同的过程中,张北和北京,包括张家口、北京,首先是生态和交通的协同。在这个基础上,产业的协同应该找到突破点,这对未来提升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水平,包括协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主持人(高歌):其实说到云,老百姓一定都不陌生,您现在打开手机,上面就有云上传,云存储各种各样的一些高科技的方式,真是一个高科技。可是说到高科技,咱北京是有品牌的呀。

主持人(聂一菁):对,而且我们觉得,好像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应该是在我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来生产或者研发的。为什么会想到,放到这么远的张北地区来进行研发?

张伯旭:云基地最早就诞生在北京,在海淀、亦庄都做的很好。但云基地做大,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考虑到它的行业特点,我们把它放到了河北张北地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全年的平均气温只有2.6度,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冷箱。还有它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力充足,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北京支持张北建立云基地,落地了很多的项目,现在投资超过800亿。同时,云基地也不受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光纤直接服务于北京,服务于全国。

主持人(聂一菁):我们再来聊第三个方面,就是京津冀的联网智能制造,这个概念应该怎么理解?

张伯旭: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各种工艺和制造过程的全面升级。这里核心的是智能制造,就是把不在一地的工厂,包括研发制造以及销售和服务环节,全部用网络连起来。京津冀协同正好可以用这一个技术的优势。

主持人(高歌):可能在空间上原本是有距离的,但是通过网络的一些手段就变得距离更近了,联系更紧密了。

张伯旭:对,通过网络可以说是实现了零距离,在不同的地方的机器可以协同作业。

主持人(高歌):京津冀协同有一个很深的产业布局。那么对于北京的一些企业或者是创业者,他们到天津去创业,去从业的话,有什么样的一些看法,我们也通过小片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主持人(聂一菁):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的从业者、创业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是也有一些顾虑。今天不仅仅是请到了张主任一人来对话我们的市民。同时还有河北以及天津的相关领导共同来为大家答疑解惑。下面我们就要联线两位领导。

主持人(高歌):好,那首先要联线天津电视台,有请天津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

主持人(李倩):好的。这里是天津电视台的新闻演播室,我是新闻节目主持人李倩。今天非常高兴,我们的演播室请到了天津市工信委主任李朝兴,就相关问题进行专访。李主任,您好!

李朝兴:您好!

主持人(李倩):我们都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篇大的文章,那我们天津市出台了哪些政策吸引北京的企业,来到天津落户发展?

李朝兴:我们一直把借助首都的资源摆在一个十分突出位置,怎么借助首都方方面面的资源,尤其是科技的资源,创新的资源。天津在这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也不是我们一个部门出台的政策,涉及到有产业方面的,有规划方面的,有财税方面的,还有金融方面,人才方面等等。这事要成,就说明我们这个舞台搭对了,这事要不成,说明这个舞台不叫舞台。比如说像曙光这个中科院的企业,在研发高性能服务器方面,水平是很高的。当时跟我们谈,我们就一拍即合。企业资金紧张,我们就帮助协调。

主持人(李倩):首先解决资金上的问题,实现资金的支持。

李朝兴:我们参股行,也可以给企业借款。当时说,政府参股进来吧,我们就参股进去。没有厂房怎么办,协调解决场地。企业规模起来了,做大了,要上市,政府就撤出来了。我们完全是从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角度出发。

主持人(李倩):完全急企业之所需了。

李朝兴:没错,企业觉得什么时候想我们进来,我们就进来,企业什么时候觉得够了,不需要像原来那种方式来扶持了,我们就换一种方式,总之是为了帮助企业做大。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有梦想,天津一定会给你舞台。

主持人(李倩):非常感谢李主任给我们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解读,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交还给北京的演播室。

主持人(聂一菁):好的。下面我们再来联线河北电视台,听一听河北工业和信息化厅的领导,对此有怎样的一个回答?

河北主持人:好的主持人。今天在我们的演播室,我们请到了河北工信厅的副厅长刘永亭,欢迎您作客我们的演播室。我们承接了北京的企业3235个。

刘永亭:对。

河北主持人:天津的企业有859个。

刘永亭:对。

河北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吸引北京、天津的企业落户河北安营扎寨,河北具体有哪些政策,或者说具体做了什么来吸引这些企业?

刘永亭:为了吸引北京和天津的企业到河北落地,结合各自的实际,出台了配套的政策,特别是现在政策很人性化,关注北京、天津企业来了以后,医疗、卫生、孩子的教育,哪怕入托,这些问题,河北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河北主持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刘永亭:对。另外河北也力图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特别是配套政策,改变咱们的环境,变政策洼地为政策高地,使他们真正能够来到河北,落户河北,能在河北安心,为河北的发展,为京津冀的发展共同作出贡献。

河北主持人:如果说过去,我们是在家里被动地等,现在我们是主动地去迎接,主动地对接京津这方面的产业转移。

刘永亭:对。

河北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把画面交到北京主演播室。

主持人(高歌):刚才我们听到了河北和天津两地相关的领导,他们的看法,那对于这样的一些疑虑,张主任您怎么看?

张伯旭:在没有真正实践以前,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虑,就说一换地方,政策是不是一致,条件是不是还能够保障等等。我可以告诉大家,任何企业的转移都不是孤立的,政府在里面要起一些引导作用,包括为他们准备转移的条件,做一些善后工作等等,这些政府都要去做。

实际上,我们也有一些好的例子,比如说一些医药企业组团转移到河北沧州,在那儿建设了一个很好的生物医药园,我们的服务就跟上去了。比如说它的药品监管,由北京的机构和河北的机构共同去做,共同去服务,来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

还有,企业转移以后,它的研发可以留在北京,利用北京的一些政策条件,比如说中关村的一些优惠政策,都可以利用。河北省、天津市也在积极为他们创造新的条件。我们的政策就是要做到让企业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我们会按市场规律去做事。

主持人(聂一菁):在这儿我想请我们的三位领导,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对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有一个怎样的感受,我想听一听三位领导有怎样的一句话要说。

李朝兴: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北京,对于天津,对于河北,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十分大的事情,这是一篇大文章。作为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对每个地区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机遇。

刘永亭:整个京津冀叫新的城市群的建设,都离不开河北。河北发展了,加快发展了,就会补齐短板,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主持人(聂一菁):能感受到两位领导,对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都有非常深入的一个思考,张主任,您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有怎样的理解?

张伯旭: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国家来说是大战略,对企业来说是大机遇,对老百姓来说是大利好。因为只有这样一个全局性的规划,能够把资源的优势、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把北京的,特别是首都的科技创新的优势得到释放,使得三地更加均衡发展,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整个区域的竞争水平,或者是发展的真正实力得到空前的提升。大家应该从长远来看这件事情,而且积极参与,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目标很快能够实现,这个区域的产业层级会有一个新的展现。

主持人(高歌):好,刚才我们带大家一起关注了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接下来我们要说说,咱北京产业发展的一些事了,我们来听听网友们的一些疑问和看法。

丛冠月:谢谢。欢迎大家来到新媒体演播室,我是北京时间的主播丛冠月。今天从数据上面看看这几年的产业发展创新和变化。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市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根据北京市经信委的数据,2013年,北京市退出288家污染企业,2014年退出392家,2015年退出326家。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步伐在加快。今年,北京将继续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完成3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任务。这也就意味着,今年将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全面完成1200家污染企业的退出任务。

其实针对这个话题,我们提前征集了很多网友的提问,各地的网友都有。有一个问题特别集中,网友们都在说,我看到好像产业都是从北京搬到其他地方去。那么北京的产业未来又会发展成什么?好的,接下来的时间交回给主演播室。

主持人(聂一菁):这也是很多北京人的一个感受,就是觉得好像身边很多的产业、企业都转移疏解出去了,您作为北京产业发展部门的一个负责人,怎么来应对这样一种变化?

张伯旭:是的,这是一个挑战。实际上我们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叫疏解。就是做减量、做减法。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按照国家的规划,实际上我们是在放弃大而全,不是什么产业都做了,我们把一般性制造业,特别是低端制造业进行调整,符合绿色发展方向的到河北去,落后的淘汰掉。这个减量,我们做的力度很大。

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打造高精尖。总书记也讲,北京不做一般制造业,而不是不发展,不是不做产业,要做“白菜心”。也就是说,我们要把高端的发展得更好。事实上我们按中央的要求,北京市已经发布了一个《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这里特别明确地指明了北京要发展的产业。

主持人(高歌):从当中的谈话当中,我们能够理解到,高精尖是未来北京的发展方向,而且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一些机会。究竟北京的发展方向怎样,我们也通过小片带着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主持人(聂一菁):“3458”具体怎么讲?

张伯旭:“3”是指的三转调整:转空间、转领域、转动力。就是把我们以前比如说在北京做的一些产业转到津冀地区布局。转动力,过去是靠增量来扩张,今后主要是靠创新来驱动。

“4”指的是四维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5”指的是五大类产品:比如说现代的高端装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当然里面还有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生产品,高科技的产品,这些都是我们要发展的。

通过实施“八大专项”来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内在的关联,打造几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就足以支撑我们产业向更高阶段迈进。

如果说有人考虑,以后在北京创业、就业怎么办,大家可以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甚至产品创意方面,特别是设计方面做文章,这些不但不会减,还要大力发展,鼓励发展。

主持人(聂一菁):我们充满了期待,特别感谢张主任今天跟我们对话。通过这一番对话,我们对未来北京的高端产业充满了期待。同时也让我们对把北京建设成为和谐宜居之都更加充满信心,谢谢您做客我们的演播室。

张伯旭:谢谢。

主持人(高歌):今天的“市民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系列访谈就到这儿,也感谢各位的收听和收看,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主持人(聂一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