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举行了“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北京服务”版块媒体沟通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副处长赵祥伟,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朝阳区科信局、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围绕“十四五”时期北京促进信息服务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举措,从发展方向、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等角度进行了解读介绍,回应公众关切,加强关注认知。
锚定航向趁势而上,聚力强基深融合
北京“七大目标”大有可为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介绍,世界迎来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我国也在全力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我市紧抓“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中所锚定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做优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 “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从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区块链与先进计算、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网络安全和信创及北斗七个领域提出“北京服务”的重点方向与目标。力争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77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09万亿元提高到1.25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20年的858件/万人提高到1300件/万人,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在整合首都优势资源,凝聚发展合力整体布局工作中,北京将进一步在北部地区支持海淀、昌平、朝阳、顺义等区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同时,推动助力通州区聚焦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石景山区聚焦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平谷区聚焦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等载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团。
● 与此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布局新基建,依托数智融合的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智能泛在的产业基础设施、共享开放的生态系统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的可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稳固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并在“聚合力”“强基建”良好基础上,借助自贸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两区”建设契机,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稳妥推进数据跨境流动,释放数据价值,探索自贸试验区内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和路径,深化开放合作,推动信息领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成果喜人再谋新篇,谋篇布局立标杆
贴心“三大方案”锚定航向
会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副处长赵祥伟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软件信息服务业持续高速发展,营业收入实现破万亿的跨越式增长。产业营收方面,2021年1-7月,我市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21.9亿元,同比增长31.9%。新增企业方面,1-7月新增企业1578家,同比增长26.1%,新增企业注册资本319.6亿元,同比增长22.7%,户均注册资本2025.4万元,处于高位。投融资方面,1-8月累计发生融资案例206件,同比增长19.1%,融资规模714亿元,同比增长48.4%。
● 为夯实北京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基础,推进软件信息服务领域新业态发展,落实规划各项工作任务,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近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了《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北京市人工智能算力布局方案(2021-2023年)》和《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消费创新引领专项实施方案(2021-2025年)》。
● 通过“四个一批”+“四个区域”+“两条主线”实施方案、“2+15+N”一体化总体布局、“1+5+1”配套系列文件,力争到2025年末,千兆光网覆盖率达世界城市前列水平,数字消费设施保障基本完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消费产品和新兴业态,加速集聚5G+8K产业生态,加大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培育1-2个国际领先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0个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消费供给能力持续提升;集聚50家以上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数字消费总部企业,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信息内容消费实现收入5000亿元。
● 在数字消费科技赋能不断增强基础上,构建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引擎性的数字消费新兴业态,初步形成数字消费产业集群,为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消费新范本和数字消费创新发展示范标杆城市,提供支撑助力。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处三级调研员李海燕介绍,在推动服务“高精尖”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方面,将继续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面向“高精尖”产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做好专利快速审查、质押登记、快速维权等工作,持续加强北京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抵御冲击风险能力,支撑产业研究发展,构建开放、多元、共享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生态。
朝阳区科信局局长李容珍介绍了朝阳区紧抓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机遇,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将着力建设一批功能型平台,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一批创新技术突破,提升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落地一批示范场景项目,助力社会治理,产业升级,谋划一批公共服务支撑措施,健全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为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首都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朝阳力量”。
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常锐介绍,为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牵头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发布国内首个自主可控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推动国家电网、中国建设银行、央行数研所、腾讯等50家成员单位在京组建长安链生态联盟。未来继续围绕长安链技术体系,不断突破区块链关键技术、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卿介绍,下一步将把自身能力建设与北京市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为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