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9点,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素花环绕。人们在低回的哀乐中,告别和追忆我国著名力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作为中国现代力学事业的领导者之一,郑哲敏曾师从钱伟长、钱学森。他始终牢记和实践着老师钱学森的一句话:“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人的一生常会被一两句话所改变。钱学森的教诲,影响了郑哲敏的人生;郑哲敏对学生们的教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青海冷湖,一个原本因石油资源枯竭而接近荒废的小城,最近因被选定为世界级天文观测台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于2018年1月在青海冷湖地区开启天文观测台选址工作,并建成关键台址参数测量平台。博士毕业后,杨帆顺利入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先后从事了LAMOST(郭守敬望远镜)光谱巡天先导巡天输入星表设计制定工作、正式巡天的银河系巡天部分制定输入星表以及利用巡天数据研究银河系结构相关工作,还参与了一些低...
科技发展是一场接力赛,要靠一代代人的努力。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只有多给年轻人创造机会,才能让科技的大树硕果满枝。“我迫切希望发挥自己所长,改变中国的通信现状。这个想法从我走上科研路起,就没改变过。”坐在科技日报记者面前,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信息工程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季新生目光炯炯。
李桓英满100岁了。早年,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后来,她的印记全部关乎中国。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北京,童年时跟随父母在德国柏林生活。她是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生,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时,她多次横跨各洲,为贫穷落后地区防治性病和雅司等疾病而努力。7年任期结束后,世界卫生组织希望李桓英续签5年合同。而李桓英全家已经移居美国,父母兄弟希望她留在身边。不过,这两个选项都被李桓英排除了。
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里,一位瘦削的老人操作着电动轮椅,每天往返于家和研究所之间。已经87岁高龄的他,虽然腿部做过手术,但依然坚持按时上班。更早之前,他每天骑车上班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自行车院士”。他是毛二可,从他朴素的衣着、谦和的态度中,你可能很难想象到他的一生创造过怎样的“宝藏”。22岁,设计出“新中国第一个电视频道”;30岁,参与设计中国第一台相控阵雷达;6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75岁,“下...
物质世界的组成成分浓缩在一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循环演化则可以由其“基因”——同位素来测算。做出一批“有用”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铁钛等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技术、研制铁铜锌等多种同位素标准物质数据质量监控标准、构筑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参照系等。在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他带领团队在建成全球首个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精确定量部分溶解法后,通过对蓟县剖面约16亿~15.5亿年前的古海洋沉积碳酸盐岩开展详...
她有很多荣誉,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美洲真菌学会外籍荣誉会士”;学者们曾以她的名字命名了真菌新属“文颖盘菌属”和细菌新属“海庄文颖氏菌属”;最近,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首次联合开展的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中,她被遴选为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数百名国家元首、王室成员、政要前往国家体育场观看奥运会开幕式, 204个奥林匹克会员协会的运动员参加开幕式。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唯一一个公费留日名额,去往日本交通工程专业水平最高的京都大学攻读研究生。此时,国家体育场马上就要进入建设阶段,所幸邵春福从交通疏散角度通过交通仿真和科学计算为设计方提供了调整建议和交通组织方案,确保了27分钟贵宾散场得以实...
李静介绍,目前,这套系统包括智能伤病情预测和风险评分、智能伤病情判断以及智能线上群体监测三大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危重伤病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针对“场馆坍塌”“踩踏”“火灾”等冬奥赛事中18种主要应急医学保障场景,通过计算建模,科学确定关键伤情。黎檀实申请了应急医学保障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并邀请李静的团队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应急医学智能处置决策系统研发。李静说,未来,这些都会变成宝贵的“奥运遗产”...
1988年,袁亚湘在其科研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从英国回国,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正研。从传统的与数学关系密切的物理、天文学、大气科学等领域,到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等和数学关系不断加强的领域,数学在建模和求解中的应用日趋平常,在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海量数据分析等新兴研究领域,数学起着基石性的作用。“十四五”期间,自然科学基金委加大“数学天元基金”投入,致力于数学科学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