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千年古都北京变身“人工智能第一城”。各地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故事,化作人工智能的语音播报声、机器人迈步的“咔嗒”声、无人机起飞的轰鸣声,串联成大江南北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交响曲。
日前,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怀柔科学城,多家媒体和记者用镜头与笔触全方位记录怀柔科学城蓬勃活力与创新实力。
6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加强基础研究赋能千行百业 北京人工智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如今,从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走出的人才,已相继创办10多家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人工智能已经加快走进千行百业,让生产力发生根本性变革。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北京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坚持创新与应用并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海淀区金隅智造工场,一座外表低调的灰白色建筑内,藏着中国商业航天最前沿的“星辰密码”——低轨宽带卫星、柔性太阳翼、相控阵天线……日前,“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探访北京商业航天屡破纪录的奥秘。
向着科技创新的塔尖上下求索,瞄准产业创新高峰全力攀登,激扬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这,就是令人向往的、热辣滚烫的科创北京。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从1.0阶段的两条路,到2.0阶段经开区60平方公里,再到3.0阶段跨三区的600平方公里,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正在加速“驶”向更多地方,更多自动驾驶企业也从北京出发,向全国,甚至全球进发。
全球顶尖创业之地,当属何处?全球知名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机构Startup Genome近日发布的《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报告2025》给出了答案:在其公布的全球40个领先创业生态系统中,硅谷、纽约、伦敦、特拉维夫、北京(与波士顿并列)位列全球前5,北京成为中国唯一进入全球前5的城市。
作为全球最前瞻的融合创新方向之一,人形机器人技术从“炫技”走向多场景应用,北京正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赛道上提速快跑。日前,“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经开区,人形机器人的最新应用场景生动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