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制造的两代悬铃木处理器。一种量子纠错方法是用所谓“纠错码”,即使用一组物理量子位(量子信息单位,相当于经典计算机的比特)形成一个逻辑量子位。他们建造了一个72个量子位的超导量子处理器,用两种不同表面码做了测试:一种称为distance-5逻辑量子位(基于49个物理量子位),另一种是较小的distance-3逻辑量子位(基于17个物理量子位)。研究团队指出,还需要更多研究实现有效计算所需的逻辑错误率,但目前这项工作,向人们展示出未来量子算法开发的基本要求。
2月23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开园活动在崂山区举行,长江以北“双算力”第一园正式开园。作为全国首个市、区两级一体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政策,该政策含金量高、精准性高,比如青岛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出资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支持全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面向园区内入驻企业开放,为入园企业提供普惠性人工智能算力服务。该创新中心为国内家电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山东省第二个、青岛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将打造成为承接国家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创新载体。
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并已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实效,未来5年或是其突破性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记者27日从科技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结合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趋势,近期,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启动了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声呐眼镜,它通过声学感应和人工智能跟踪嘴唇和嘴巴的动作,可连续识别多达31条无声的命令,该系统可为那些暂时不方便说话或无法发声的人提供帮助。该眼镜配备了一对麦克风和比铅笔橡皮擦还小的扬声器,成为一个可穿戴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声呐系统,在面部发送和接收声波,并感知嘴巴的运动。这款低功耗、可穿戴的眼镜只需要几分钟的用户训练数据,即可识别命令并可在智能手机上运行。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超乎预期的变化,不能停留在“看热闹”阶段,人们需要真正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主宰人工智能,利用它为人类造福,并尽量规避它可能带来的麻烦。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遍全球、百度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开放用户测试、人工智能绘画工具Midjourney发布商用第五版、阿里云自研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通义千问开始邀请用户测试体验、华为云盘古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应用推介说明……近日。针对人们普遍担忧的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一问题,王海峰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一些岗位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应用替代,但不会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纵观过去200多年的历史,任何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有些工作被替代,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新的工作机会。我也不认为人工智能会真正具有和人一样的意识。
人工智能设计的蛋白质外壳。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Isaac Lutz和同事想看看使用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使这些外壳的设计和制造更加精确。在这里,人工智能的做法是将名为α螺旋的小蛋白质结构组合、折叠和缠绕成20面体的外壳,然后检查得到的设计是否具有人们所需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项针对能够触发流感抗体的分子的实验中,与目前正在临床试验的一些传统候选疫苗相比,人工智能设计的外壳带来了小幅但在统计上显著增加的免疫反应。”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Martin Noble说, “设计出折叠正确的单个蛋白质需要数十亿年,但将蛋白质折叠得如此完美,使其紧密结合并形成封闭结构,是另一个层次的复杂性。
ChatGPT横空出世后即风靡全球,它以强大的信息整合和对话能力惊艳了整个世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目前最新版的ChatGPT已经拥有撰写论文、代码、软件,以及进行科研辅助分析等多种强大功能。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张锋团队,借助深度思维公司的AI工具阿尔法折叠,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分子注射器,可将蛋白质直接注射到人类细胞内。2021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使用全息传送通信技术,将飞行外科医生约瑟夫·施密德团队“送”到太空,探访居住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这是第一批从地球全息传送到太空的人类。这有望催生更多国际合作,更快取得新的科学突破,同时还能减少碳排放。
当前,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如谷歌的Bard、微软的Bing等。用于科学搜索的LLM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Elicit、Scite和Consensus等初创公司已经推出了此类AI系统,即依靠免费的科学数据库或通过与出版商合作的方式访问付费的研究论文,从而帮助总结某个领域的发现或识别顶尖研究。负责该工具开发的Maxim Khan说,作为一个轻便、有趣的工具, Scopus AI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快速获得不熟悉的研究主题的摘要,其使用LLM GPT-3.5版本可以获得一段关于该研究主题的流畅总结、引用的参考文献以及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7月9日,第一届全国体育人工智能大会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体育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首都体育学院召开。北京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国家平台、科技资源、人才聚集、科研成果、服务支撑、资本助力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位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前列。本次大会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广泛应用的一次全国性会议,旨在聚焦体育运动与人工智能领域科学问题,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实践经验,探讨优化策略,促进体育运动和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助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共有4位院士、5位奥运冠军以及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是反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7月6日,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在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中美两国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呈梯次分布的总体格局保持不变。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3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在人才、教育、专利产出等方面均有所进步,但基础资源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2020年—2022年,涉及环境科学、地理科学、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主题的人工智能论文数量不断增长,占人工智能论文总量的比重从2020年的5%上升到2022年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