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现有3种类型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定于北京时间10月26日上午11时14分发射。林西强还提及,待相关条件成熟后,我国将会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从中国空间站舷窗拍摄到祖国三级阶梯的极致之美。
9月21日15时45分, “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空间站安装了北斗定位设备北京地面课堂学生:空间站在太空中飞行,周围没有明显的参照物,该怎样判断空间站的姿态和轨道变化?桂海潮:空间站上安装有特殊的敏感器,包括地球敏感器、太阳敏感器、星敏感器等,帮助空间站确定姿态。”本报记者刘苏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直博生苏文杰是桂海潮的学生,通过视频方式在课上见到自己的导师,她心情激动地说,空间站是一个很棒的科研平台,很多地面无法开展的实验都能在这里开展, “希望未来能在太空中看到更多实验,我也期待投身航天事业。
“天宫课堂”第四课定于9月21日下午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3名航天员将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天宫课堂”第四课内容简介.
9月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一段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太空练腿的视频,让人们认识了一件新装备——仿生黏附鞋。”庞之浩告诉记者,与健身房里的动感单车类似,太空自行车也能通过不同档位调节运动强度,不同的是它没有座椅,航天员是把双脚固定在踏板上,手扶舱壁使用。太空跑台则类似地面上的跑步机,航天员用束缚带将自己固定在上面进行运动,可以对骨骼施压,促进骨组织重建,减缓肌肉萎缩,同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和运动协调性,减轻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可能遇到的站立、行走困难问题。庞之浩说,我国航天员在太空每天需要锻炼一个半小时以上。
航天技术试验领域液态金属热管理试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安装于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航天基础试验机柜内,采用低熔点、生物安全性高且化学特性稳定的铋基金属,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开展流动散热和相变控温技术的特性研究和试验验证。液态金属对流换热就是液态金属流过发热的表面,吸收表面热量,使发热表面的温度维持在某一合适的值,吸收热量的液态金属会升温,在某一散热装置内将热量传给环境后恢复到初始温度,从而再次流过发热表面,实现循环流动。
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始终注重提升工程综合效益,致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社会公开征集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于3月23日在工程官网发布《关于征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的机会公告》,同时在工程官网开辟“航天育种搭载实验”管理平台,接受搭载需求单位申报实验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载人航天搭载进行不实宣传和商业炒作。
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