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5日上午,国际空间大学第35届夏季班在巴西圣何塞斯坎波斯市开幕,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在中国空间站专门录制视频,为夏季班的顺利举办送上祝福。国际空间大学拓展了一系列关于空间研究及如何和平利用空间的创新教育和推广方案,并通过与世界各地的合作单位深入合作,推动相关研究活动进一步发展。
中国空间站:在轨近一个月 神十六乘组工作有序展开。
6月9-10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以下简称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经由机械臂抓取从货物气闸舱出舱,经过中转位,顺利安装至既定的舱外暴露平台,装置开机工作正常。装置内的辐射测量子系统中包括有源的主动测量和无源的被动测量,主动测量可获取生物材料接受的粒子辐射剂量和LET谱,紫外辐射以及中子剂量当量,被动测量中的固体径迹探测器CR-39用于粒子对材料的定位测量。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各项工程参数正常,温度等生保条件均满足科学要求,作为目前唯一的舱外辐射生物学实验装置,该装置将在五年的工作寿命中,陆续为多个科学实验项目提供服务。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吕从民解释:“生命是最复杂的物质存在形式之一,在空间特有的微重力、宇宙辐射和磁场变化条件下,研究人和多种生物响应,是深入探究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实现长期太空探索活动的基础。吕从民介绍,该实验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挖掘空间辐射损伤评估和风险预警的生物标志物,分析空间辐射损伤的品质因子,构建空间辐射损伤评估模型,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辐射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们正在研究登月的火箭,分两次把载人飞船和登月的着陆器送到月球轨道,在月球轨道上交会对接。然后完成任务以后,着陆器的上升器,再把人送到月球轨道,再和载人飞船对接,航天员再回到载人飞船,返回地球这么一个过程。周建平: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载人登月的能力,我也可以充满信心地说,不用太长的时间就能够完成我们工程研制的工作,来实现把中国人在2030年前送上月球,在月面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然后安全返回地球的这么一个任务。
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起航。舱门检漏仪的作用就是检测神舟飞船的舱门是否达到密封状态,它通过内部的核心传感系统,感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舱门是否关闭完好,并向航天员提供“舱门已关好,可以脱航天服”的指令。510所高级工程师杨军介绍, 510所承担了载人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研制任务,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舱内工作、生活照明,也为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在阴影区的交会对接提供了摄像辅助照明。同时杆体采用高强度碳纤维材料,比强度高,手感舒适,外观光泽,极具美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交会对接特别是近距离对接时,采用的是相对姿态位置控制方法,空间站运动特性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飞船交会对接控制过程。针对该问题,需要GNC系统在发动机分组使用和控制方法上进行优化,并通过地面仿真计算加以验证,确保交会对接任务在诸多影响下仍能成功。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的2023年度载人航天任务基本情况介绍,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将于今年10月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仍由三名航天员组成。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整流罩保护着卫星、飞船等“乘客”不受外界气流、热噪声等环境影响。目前,我国长三甲系列、长五系列、长七火箭等大多数火箭整流罩的“开门”动作,都是用火工品解锁分离。“载人火箭的特殊性,决定了火箭整流罩解锁装置既要满足正常飞行,又要满足逃逸飞行,并在逃逸飞行时承受住一定的载荷压力。”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机构专业副主任师乐晨介绍,经过详尽计算,研制团队确定了锁的数量、连接力和空间位置布局,最终使用5种规格共计32把锁作为整流罩解锁机构。记者刘苏雅实习记者何蕊通讯员王海露桑茜摄影:邓烨晨高文豪。
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数小时后,期盼已久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专家介绍,舱门检漏仪的作用是检测飞船舱门是否达到了密封状态,它通过内部的核心传感系统,感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舱门是否关闭完好,并向航天员提供“舱门已关好,可以脱航天服”的指令。该设备可实时全程监测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的心电、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数字生理信息数据,将这些生理健康数据传输至舱内仪表显示系统,实施飞行期间对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及医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