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机组应用了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陈洋卓课题组研制的智能化本邻线长轨双线铺轨系统,实现了双线同步铺轨,使高铁铺轨完成了从机械化、自动化到智能化的飞跃,主要功能、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谓“左右开弓”,就是两条高铁轨道同步铺轨。该系统以北斗+蓝牙全域无缝导航定位系统为载体,通过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机组铺设进度、速度、方位等信息可以实时数据监控,完成了钢轨向邻线的自动导引,实现了车辆不走空程、动轮即作业的双铺目标,并且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使邻线铺轨速度达到每小时1.5公里。”现场铺轨施工负责人赵云说。
9月20日下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测试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项目完成建设阶段以来的首台中频天线吊装。SKA项目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建的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致力于实现人类科学进步,帮助人类了解生命与宇宙的奥秘,是中国目前参与的最重要国际大科学工程之一。据介绍,考虑到电磁环境的影响, SKA项目中频天线结构选址选在南非,低频天线结构选址则位于澳大利亚。中国吊装成功了第一台中频天线,极大推动了SKA整个项目的进程,也展示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决心与信心。
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首次贯通了光伏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和绿氢炼化全产业链,而且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将为绿电制绿氢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中国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林松表示,该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有效促进了我国氢能装备和氢能产业链发展。再用15年左右时间,绿氢在主要应用领域有望实现规模化部署。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成功完成海试,返回广州南沙。发电试验后,项目组还利用搭建的海试系统,开展了不同排量下的冷、热源循环压力和温度的对比试验,收集了丰富的测试数据。
技术人员正在为生产芯片原子钟进行筛选工作。相比于传统原子钟,芯片原子钟是目前唯一能够用电池供电、长时间工作的原子钟。在此次华信泰芯片原子钟生产线投产之前,全球仅有一家美国公司实现了芯片原子钟的规模化生产。梁小芃指着比家庭常用的小闹钟还要小的芯片原子钟说,华信泰历时10年研究,潜心攻关,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芯片原子钟的关键技术,所生产的芯片原子钟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条芯片原子钟生产线由光刻机、真空封装机、深硅刻蚀机等设备组成,可实现芯片原子钟器件生产和检测、物理系统真空封装、芯片原子钟性能测试等全套生产流程,具备年产万台的生产能力。
9月2日,记者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获悉,国产首台脑部专用全数字PET(即DigitMI i30)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进入市场。早在2018年,我国数字PET团队即完成了DigitMI i30的原理样机研发,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374例临床研究,完成包括帕金森病、癫痫、阿尔兹海默症等多例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该团队从探测器、探测方法、成像方法、诊断方法全面打磨产品,最终于今年研发成功全球首台脑部专用的全数字PET,为退行性脑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的关键工具。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同步加速器。1994年,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基于美国的重离子治癌研究,开始将千叶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产生的碳离子用于临床。随即,近代物理所基于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中能重离子束,开展了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以及重离子治疗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同年,团队利用重离子治疗技术对4例癌症患者进行了国内首次前期临床试验研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成功进行重离子临床治疗的国家。据悉,目前重离子治疗对大部分实体肿瘤都有较好的疗效,适合不宜手术、对常规射线不敏感、常规射线治疗后复发的部分实体肿瘤的治疗,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部和颅底肿瘤、胸腹部肿瘤等。
中核集团供图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 8月25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破解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磁约束核聚变中的高约束模式(H模)是一种典型的先进运行模式,被选为正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标准运行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等离子体整体约束性能,提升未来聚变堆的经济性。该装置由中核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设计、研发。
昌平素有“京师之枕”的美誉,战略地位重要,还是北京先进制造的产业高地。“如果说‘灯塔工厂’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应用方面是全方位的领先示范,那么‘小灯塔’就是它的微缩版本,在智能制造的某些环节、某些阶段起到标杆示范意义。点亮“新灯塔”加速产业数字化一批“小灯塔”企业布局发展的同时,还有新的“灯塔工厂”正在昌平加速建设。未来,一个个“小灯塔”发出点点微光,聚而成炬,将与“灯塔工厂”一起,推动昌平全区建设成为首都先进制造的产业高地。
中国海油8月20日宣布, “深海一号”大气田顺利完成投产以来的首次海管清管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作业取得圆满成功,对保障超深水气田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和能源供给、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深海一号”气田总监李治表示,实施超深水气田海管清管作业的难度远大于浅水油气田,中国海油技术团队从技术原理入手,结合超深水气田实际制定了完整的技术应对方案,确保每一种作业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据了解,经过对本次清管作业产出物的分析,中国海油技术团队认证“深海一号”气田生产海管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与设计预期相符,再次验证了我国首个超深水气田水下设施设计与质量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