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陆地探测四号01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与低轨卫星、光学卫星相比,该卫星将高轨观测重访周期短、成像幅宽大的优势,与微波观测不受气候限制、不受光照限制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可以提高灾害异常变化信息的识别精度和效率,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研制团队还持续推进火箭可靠性与运载能力“双提升”等工作,目前大部分工作已完成,预计今年下半年进行飞行应用,为后续高密度发射打下良好基础。
8月10日,随着现场一声令下,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实现成功吊装。玲龙一号是海南核电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于2021年7月13日在海南开工建设,是继华龙一号后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玲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核反应堆,是全球首个通过IAEA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模块化压水反应堆。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8万吨。
质子位移损伤效应模拟试验装置——60MeV质子加速器全景图。PREF基于重大基础前沿研究需求而研发,可开展元器件累积辐射效应试验评估服务,为卫星、光电载荷、新型宇航元器件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支撑,进而填补我国空间辐射效应试验能力缺项,满足新型器件空间位移损伤试验评估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近代物理所研究员夏佳文,近代物理所加速器中心主任杨建成,新疆理化所所长潘世烈等学者专家、参研技术人员共同见证了PREF的首次出束。
8日上午,国内最大直径土压/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双模盾构机“永安号”在珠肇高铁圭峰山隧道段顺利始发,标志着珠肇高铁建设工程全线进入盾构施工阶段。按照中铁隧道局施工计划, “永安号”在圭峰山隧道2号竖井始发后,将依次下穿广珠铁路、珠三角环线高速、江门城镇,最终抵达2号拆解洞,完成全部“地下之旅”,为超大直径双模盾构施工提供经验和样板。珠肇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串联江门站与珠三角枢纽机场,实现轨道与航空无缝衔接,项目沿线的珠三角主要城市均将实现1小时通达,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该所脑成像团队面向脑磁图等生物磁探测需求,完成了新型脑磁图工程化和产业转化的关键部件——国产化零场原子磁力计的研制,并通过该所转化企业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作为脑磁图的核心器件,该所研制的国产化零场原子磁力计经第三方检测,灵敏度、带宽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脑磁图成像特别重要的磁敏感轴正交性、信号稳定性等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月31日记者获悉,我国首个输电移相器工程(以下简称移相器)——扬州110千伏平安变移相器示范工程已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正式投运,可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10万千瓦,相当于当地总用电负荷的16%,为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2022年,国网江苏电力选取风光资源丰富的扬州市宝应县为试点,率先开展输电移相器科技示范工程建设,通过为扬州宝应主城区和东部城区的两座220千伏变电站之间的110千伏联络线加装1台移相器,形成了一个双向控制的“智能阀门”,对电能进行灵活控制。“在扬州宝应,主城区用电负荷较大,而新能源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东部。
近日,北京经开区企业——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华创”)正式发布应用于晶边刻蚀(Bevel Etch)工艺的12英寸等离子体刻蚀机Accura BE,实现国产晶边干法刻蚀设备“零”的突破,为我国先进芯片制造量身打造良率提升高效解决方案。据了解,基于20余年在刻蚀工艺技术、等离子体控制及多材料刻蚀能力等方面的积累与创新, Accura BE刚发布上市,就已斩获逻辑及存储器领域头部客户多个订单,通过工艺调试,进入量产阶段,其优秀的工艺均匀性、传输稳定性及快速维护的能力赢得行业高度评价。
7月16日,第二架国产C919客机从浦东国际机场调机起飞。7月14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向东航颁发第二架C919飞机的国籍登记证、适航证、无线电台许可证,标志着该飞机已具备商业运营资质,符合民航规章的适航要求。2023年5月28日,东航圆满完成C919首个商业航班“上海虹桥—北京首都”的往返飞行,此后这架C919在沪蓉快线上服务旅客。C919首架交付机投入商业运营以来,东航还兼顾训练、培养大飞机人才团队的重任,目前已有具备C919机型资质的机长8人,客舱乘务员46名,机务维修人员16名,并建立了超100人的后勤保障队伍,还有21名飞行员和一批保障人员正在接受资质培训。
13日,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在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竣工验收、启航发运,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创新和核电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跻身世界前列。中国一重突破了主泵接管狭小空间内隔板焊接、蒸汽腔接管全位置焊接、筒体组件最终精加工、蒸汽发生器高精度安装、全拘束镍基合金与不锈钢全位置焊接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工程化应用。此举将带动我国核能相关产业群高水平发展,形成又一重要堆型的“中国品牌”,对于开拓国际小型堆市场、加快“走出去”的发展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国光量子基于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真空噪声量子随机数芯片,推出了一系列高度安全的量子安全产品,并迎来大批订单,该芯片正式进入量产应用阶段。量子安全综合网关、量子安全微型加密设备、量子安全金融密码机、量子安全防火墙、量子安全堡垒机、量子安全态势感知……这些采用了全球首款真空噪声量子随机数芯片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密改要求。据了解,国光量子的量子加密方案目前已成功应用到交通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接下来,国光量子将在量子科技领域持续创新突破,推出更多量子科技创新产品和服务,与产业链各方共同快速做大规模,全力以赴推动量子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