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 GE医疗中国与北京市政府在北京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明确扩大在京投入、培育产业生态、深化医疗合作、优化人才环境等四大合作领域。“作为GE医疗在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全新拓展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线,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系列产线的正式运营,是我们看好中国发展、快速响应中国市场需求和医院病患需求的实际行动之一。自1991年在经开区成立GE第一家合资企业——航卫至今, GE医疗中国已有GE医疗北京科技园、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等陆续在此落地, 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已成为GE医疗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不用架设接触网,一次充氢便可跑上百公里……3月2日上午,在位于河北保定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内,国内首列自主研发的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正式下线。未来这款列车可用于机场、城郊通勤、景区旅游等场景,并可实现不同制式轨道交通跨线运营。
10月30日,世界首台2.7MW高效紧凑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华能“赛瑞号”下线仪式,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入驻央企,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举行。据测算, “赛瑞号”风能捕获效率比传统风电机组提高15%以上、风机叶轮尺寸缩小近一半,这意味着在同样面积的风电场,机位数和发电量能大幅提升50%以上,大量节省国土与能源资源,同时机组对材料、制造、运输、安装、运维的要求更低,成本也随之降低。“赛瑞号”作为世界首台新一代的风机,将于2022年底在华能吉林通榆乡村振兴风电场并网发电。
当日,中国海油集团宣布,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工程投用,每年封存量达30万吨,总计超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实现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制造出我国海上首套二氧化碳封存装置,自主设计实施我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创新应用7项国内首创技术、取得发明专利6项,敲开了中国海洋碳封存宝库的大门。以此为基础,中国海油已经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未来将捕集大亚湾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罐车、管道、船舶等方式,输送到珠江口盆地海域进行封存。
3月7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承建的加拿大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最后两个核心模块在青岛交付,至此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的LNG工厂35个模块全部交付,标志着我国超大型LNG模块化工厂一体化联合建造技术能力走在国际前列。下一步,海油工程将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优化国际业务布局,为全球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历时13年自主研发,被誉为“争气机”的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于2022年12月31日在华电清远华侨工业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实现首次点火成功。这标志着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向商业化运行又迈出一步,中国将开启自主燃气轮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5月4日从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旗下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阳橡机)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全球最大规格剪切型密炼机在湖南益阳成功下线。“作为全球最大规格的剪切型密炼机, GN700剪切型密炼机主要用于大型轮胎以及普通胶料的混炼或再炼,能满足大型轮胎厂的生产工艺技术需求,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特点。不仅如此,益阳橡机研发团队针对液压伺服系统进行集中攻关,在GN700剪切型密炼机中率先采用先进的高压交流永磁驱动以及伺服液压驱动,伺服液压系统比普通液压系统能耗减少40%以上,成功实现液压系统中高压变量泵和闭环比例阀等自主可控,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
国产化首台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静平衡试验。“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生产制造中,我们创新地应用了机器人电弧增材制造技术, 3台3D打印机器人历时40余天协同作业,完成2700千克金属增材,开创了行业先例,突破了转轮锻件制造难题,降低了锻件厚度和锻坯制造难度,有效减少了后期机械加工量。此次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成功下线后,东方电气集团将按“三级跳”计划,携手国内能源企业,共同推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500兆瓦级冲击式水电机组工程示范应用,接续开展700—1000兆瓦级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研制,持续推动我国水力发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明阳集团获悉,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发的MySE10.X-23X陆上风电机组5月26日正式下线,这是明阳大庆基地实现整机和叶片“双投产”的首台风电机组。针对“三北”地区超低温环境特点,以及“沙戈荒”风电大基地的极端环境条件,机组采取抗低温、防风沙等一系列创新设计,可有效应对严寒、高温、风沙等极端环境条件。风机下线所在的明阳大庆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是明阳智能助力黑龙江省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在大庆市布局的重点项目,也是明阳智能在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