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举办的北京市人工智能策源地引领推介活动首期活动上,本市发布首批由技术供给方、场景需求方联合研发的10个行业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刘航介绍,此次公布的首批10个行业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主要聚焦城市治理、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智慧金融、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由百度、智谱华章、中科院自动化所等10家技术供给方与场景需求方联合研发。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梳理形成北京市大模型创新企业重点服务清单,从算力、数据、人才、投资等多个方面落地一批支持措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5月30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闭幕式重大成果发布会上, 《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磅发布。本市将发展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框架体系,着力推动大模型相关技术创新,重点对人工智能系统稳定性技术、人工智能可解释性增强技术、人工智能公平性技术、人工智能安全性技术开展研究。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石也认为,这些政策将促进大语言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商用落地,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满足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智能化需求,服务于智能客服、智慧营销、智慧教育等各类商用场景。
北京市属媒体融媒体矩阵近期推出“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科技创新”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十年来北京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和生动实践,感受首都北京在与国家战略高度同频共振中所贡献的积极能量。他认为,北京高校荟萃、科研机构遍布,如果能利用国际化与文化中心等优势凝聚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人才,营造对企业家友善的环境,坚定不移地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在北京创新创业, “我相信,它的明天会无比灿烂。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科技创新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桥梁, 2月16日,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下一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将结合创新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办好中关村“火花”品牌系列活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交流协作平台,推动全链条科技资源融通联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释放首都创新发展新动能。
峰瑞资本执行董事刘鹏琦做了“金融科技创业的机会与挑战”主题演讲,分析了金融科技在我国金融产业结构性变化大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在金融科技服务领域创业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金融科技如何落地的具体应用案例。本系列沙龙活动旨在搭建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间的桥梁,解读产业创新政策,分享典型实践案例,促进科研机构、创业团队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合作交流,为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赋能。
5月6日,被誉为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第十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荣获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等3人获颁“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荣获本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的郑南宁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系统及其先进计算架构等研究,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行者和奠基者。5月6日至8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北京和苏州同期举办“‘场景驱动·数智强国’—第十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北京市属媒体融媒体矩阵近期推出“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科技创新”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十年来北京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和生动实践,感受首都北京在与国家战略高度同频共振中所贡献的积极能量。他认为,北京高校荟萃、科研机构遍布,如果能利用国际化与文化中心等优势凝聚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人才,营造对企业家友善的环境,坚定不移地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在北京创新创业, “我相信,它的明天会无比灿烂。
5月8日, 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高峰论坛在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市教委将依托全市高校资源,与门头沟区合作建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在引进培育人工智能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优秀青年人才上精准发力,采取跟踪培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模式,把门头沟区打造成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论坛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六大板块,在主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