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请选择主题皮肤
科技蓝
点击预览
繁荣红
点击预览
丰收金
点击预览
生命绿
点击预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服务 > 会客厅 > 发布会

《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

直播已结束

6月6日(星期四)下午3:00,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举行《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市医保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同志将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医药健康产业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行动计划”工作情况,今天我们专门邀请我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大家作介绍,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介绍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继红先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李昂先生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屈浩鹏先生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杜鑫先生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潘锋先生

下面,有请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理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继红 先生,介绍“行动计划”主要亮点举措以及创新药械全流程服务工作方案相关情况。

嘉宾

张继红: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我们也称之为第三轮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下面,我介绍一下前两轮“行动计划”实施的情况和本次出台的第三轮“行动计划”的亮点和相关措施。

一、前两轮“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医药健康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接续实施了2018-2020年、2021-2023年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两轮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全面布局支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3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营收达到了9761亿元,为实现万亿级产业跃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去年是124.6亿元,比2018年翻了两番多。

六年来,涌现出一批全球顶尖科学家创办的前沿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数量新增50家,超过前些年的总和,累计达到84家。创新成果不断产出,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50个,AI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1个,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获批上市的创新药14个,居国内领先地位。总的来看,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坚实力量。

六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磨合,我市也形成了一套市区两级紧密协同、各单位有力配合的工作打法,持续优化了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生态,具体来说:

一是建立并持续强化推动产业发展的统筹调度机制。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北京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联席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成员单位包括人才、经信、财政、规自、卫健、医保、药监等18家和产业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相关的区政府,在联席会的调度下,着力解决医药健康产业主体的难题和急迫需求。

二是有效完善了空间、人才、资金等产业要素。空间方面,产业供地从3年1000亩,提高到每年1000亩。近三年为产业累计调度工业用地3663亩,提供标准厂房129万平方米。人才方面,在医药健康领域设立全市首个细分领域的人才专项政策,服务引进了一批全球顶尖人才,形成了引进紧缺人才的有效路径。资金方面,实施“财政支持医药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研发、转化、落地等方面加强为产业进行资金的配套。

三是做优平台、孵化器、特色园等产业载体。建成了10万升的抗体药CMO平台,布局小分子药CMO平台,搭建了脂质纳米颗粒载体、病毒载体等细胞基因治疗领域的技术平台。推动飞镖二期、巢生等高水平专业孵化器投入使用,形成中关村生命园、大兴医疗器械园等7家高品质的特色园区。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市区密集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围绕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医院成果转化,市卫健委专门制定支持举措,推动高博国际研究型医院建成并启用。为提高研发物品的通关效率,市药监局牵头出台“白名单”政策。为支持创新产品应用,市医保局推动实施创新药械不纳入单病种(DRG)付费政策。海淀、大兴、昌平和经开区分别出台了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同时我们也积极争取到国家支持,推动人遗项目审批试点、国家器械北京服务站顺利落地等等。

二、第三轮“行动计划”的亮点和主要举措

本轮“行动计划”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全力将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主要呈现四个亮点:一是突出创新与“三医”联动协同,强化“三医”改革,促进创新优势的发挥。二是做强做大药、械基础板块,着力壮大产业规模。三是加强布局新兴领域,在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合成生物制造等新兴赛道铸造新优势。四是注重精准施策,全流程服务,打通堵点裉节,持续做优产业生态。

“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三年的产业目标,到2026年,实现引领全球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5-8项,产业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医药工业营收达到2400亿元以上。结合发展目标,提出了34项重点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和重点区落实落细“行动计划”,针对重点难点和裉节堵点,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原始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推动更多前沿技术成果产出,筑牢北京创新优势,重点做好“三个抓”:一抓重点团队和机构。制定北京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发展重点团队清单、机构清单,紧盯问题需求,全面服务创新研发和成果落地。依托首都医科大学等具有优势的创新主体,再布局一批主体多元、机制灵活的新型体制机制的研发机构。二抓新兴领域和新赛道。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制造、AI医疗等新兴技术领域,加快布局科技攻关项目,出台细分领域支持政策,催生具有颠覆性、引领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三抓研究向应用的转化。前期支持昌平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与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等优势的临床机构合作,探索了较好的协同科研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打造5-10个高水平的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研究基地。同时,依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双负责的模式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基础到临床的转化速度。

二是加强创新与“三医”联动的协同,做大做强药械板块。

在临床阶段,重点提高临床试验效率,将流程由“串联”向“并联”转换,推进立项审查、伦理审查、合同审查同步开展,将临床试验启动的整体用时从目前的30周缩短到25周以内。在注册阶段,重点加速审评审批,加强创新品种研发进度跟踪,依托国家医疗器械北京服务站和北京市药械创新服务站,给予前置服务,将注册审评审批由行政审批环节延伸至技术辅导与审评环节,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在采购阶段,重点畅通入院的路径,引导医院每季度召开药事会,支持企业参加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争取让更多的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推进国谈药“双通道”试点,在3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同时,持续服务已上市品种,支持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为拓展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支持创新药械在全球注册上市和销售,提高北京创新成果在海外的影响力。

三是以数字化为切入点,打造交叉融合的特色优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医药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北京拥有良好的人工智能创新基础,为了抢抓机遇,我们将加快医疗大模型落地应用,推动通用大模型开源,以单病种数据库为切入,开展垂类大模型的训练,先期推动面向药物研发、医疗辅助、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和中医药等五类场景的医疗大模型的开发和落地应用。搭建AI加速药物研发、虚拟临床试验等研发辅助平台,为诊疗新技术、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支撑。支持脑机接口等医工交叉创新产品研发。围绕抑郁症等疾病,推动创新企业开展数字疗法产品的研发,推进建立数字疗法产品注册检验审评指导的规范,服务数字医疗产品的审评和审批。

四是打造优质产业生态,服务创新企业集群式发展。重点从加强企业服务,做强基金、平台、人才要素等方面着力。围绕初创企业、骨干企业、领军企业等不同的需求,市区协同,通过工作专班给予“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针对共性需求,及时配套支持举措,加快总规模200亿元的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布局,着力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引进培育高能级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做强载体递送、疾病模型动物等特色技术平台;吸引更多国际领先的专业孵化器。进一步优化人才专项政策,提高人才引进的精准性和力度。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生命科学国际论坛等品牌会议,推动创新主体在研发、制造、创投和临床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是着力强化保障机制,构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格局。持续优化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议机制,以项目化、任务化的方式,统筹推进“行动计划”的落实。加强政策保障,推动“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审批绿色通道”等先行先试政策加快落地,形成政策先发优势。继续加强医药工业用地的保障,三年规划新增工业用地不少于3000亩,建设标准厂房300万平米。做强海淀、大兴、昌平、经开等产业主导区,支持城市副中心等具备优势的区域加强产业布局,构建“四核多点”的产业格局,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行动计划”,力争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药,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实现倍增,加速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的高地,为北京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张继红先生的介绍。

下面,有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李昂先生 介绍北京市提升临床水平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嘉宾

李昂: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市卫生健康委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我委高度重视发挥高水平临床研究的产业支撑作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2023年12月11日,我委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8个委办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临床研究水平若干措施》及配套任务分工方案,部署8方面、32项工作措施,系统提升临床研究水平,强化源头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

在加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方面。2014年本市启动实施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支持医务人员、科研人员以临床问题和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截至目前,首发卫生专项的成果已优化494项诊断方法、877项治疗措施,制定或更新诊疗指南57部,申请专利600余项。

在提升临床试验服务能力水平方面。本市分三批建设30家研究型病房,研究型病房总床位达5500余张,确保了临床试验床位资源的有效供给。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统计,2023年度,北京市临床试验机构作为组长单位参加临床试验791次,占全国总数的26.3%,较2019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临床试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未来三年,市卫生健康委将深入落实《行动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水平。实施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建设高水平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开展卓越临床研究,以国家医学中心、研究型病房为核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组建床研究联合体,强化临床资源统筹协调,拓宽IIT研究筹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源头的创新能力。

二是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水平。优化临床试验机构启动临床试验项目的流程,实现立项审查、伦理审查、合同审查同步开展,推进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范围扩大到全市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并建立监测体系,提升互认效果,实施临床试验全流程监测,将监测结果与临床机构后补助政策挂钩。建立市临床试验信息平台,提升临床试验信息化支撑水平,力争通过以上措施,将临床试验启动用时压缩至25周之内。

三是推动研究型医院高水平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研究型医院,支持其与京内医疗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吸引全球高水平临床试验和国内首创标志性临床研究项目,开展同步多中心临床试验;支持研究型医院与创新医药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创新药械验证与示范中心,加速成果转化应用。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会同市相关部门,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弘扬创新文化,释放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增添科技创新动力,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谢谢!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李昂先生的介绍。

下面,有请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屈浩鹏先生 介绍注册审批端支持医药健康产业相关情况。

嘉宾

屈浩鹏: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接下来,我向大家报告一下《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注册审批端支持医药健康产业的相关情况。

一是在建立药械审查联动服务机制方面。近年来,市药监局积极探索监管新政策、新举措,全力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械创新。市药监局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研究制定“创新药械全流程服务”相关政策,围绕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市场应用等环节,加强创新产品的全流程服务,加快研发到应用进程。先后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临床研究水平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升药械临床试验机构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支持研究型医院建设。会同市医保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药械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积极组织我市创新企业就创新药械研发上市落地的瓶颈问题、难点、堵点开展座谈,研讨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落地的限速环节,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二是在提高审评效率方面。市药监局持续强化创新服务站建设,打造服务站“政企联络枢纽、沟通交流平台、服务支持基地、培训指导园地、宣传展示窗口”等主要功能。积极整合国家和省级药监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科技部门的科技创新优势、属地政府的地缘特色,以及产业集聚“放大器”效应,为优质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与精准帮扶,加速创新药械产品研发上市。积极推动“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和“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改革”试点落地,推动提升药品审评效率,助力加快我市创新药品的注册申报。通过“药监政策进园区”宣讲活动,深入园区、进入企业,解读惠企政策、解决难点问题。针对第二类医疗器械,在现有行政审批改革措施的基础之上,将“产品注册审评审批提质增效措施”由行政审批环节延伸到技术审评环节,通过优化技术审评检验流程,压缩技术审评检验用时,促进审批检验效率的整体提升。针对第三类医疗器械,充分发挥国家级创新服务站作用,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企业服务通道,开展精准服务和指导,助推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获批上市。2024年以来,第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技术审评平均用时缩短至52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120日)提速57%,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在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方面。近年来,市药监局充分发挥“三医联动”优势,持续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产学研医”融合创新,结合“市药监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充分发挥行政许可、技术审评和监督管理的专业优势,以重点项目制管理为抓手,为进入申报注册阶段的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实施专人对接、跟踪服务。依托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积极与细胞基因治疗、医用机器人等前沿头部企业建立沟通交流渠道,加强指导服务。2023年,支持服务3个创新药和14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169个创新药申请获批临床,创新产品数量、研发活力均处在全国前列。目前,纳入项目制管理的药品品种累计已达144个,医疗器械品种累计达到62个。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屈浩鹏先生的介绍。

下面,有请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杜鑫先生 介绍采购端支持医药创新发展相关举措。

嘉宾

杜鑫: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支持医药创新发展相关政策举措。

一是加强服务创新药申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及时了解本市创新医药企业产品情况,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和培训,支持企业参加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争取让更多创新药品通过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通过服务,近几年我市医药企业药品谈判成功率均超过90%。

二是建立创新药品挂网绿色通道。目前,我市累计为43个创新药品快速挂网,其中包括培莫沙肽注射液等29个国产药品,还包括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等进口药品。

三是对创新技术项目优先启动统一定价论证程序,同步研究纳入医保支付。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受理周期从每半年缩短至每季度,应用创新医疗器械产生的新医疗技术、新医疗活动不受受理周期限制,可通过绿色通道随时申报。

四是为保障患者治疗需要,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双通道”保障国谈药品供应,已在31家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双通道”管理试点工作,近期,将新增北京安贞医院等5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待新增试点医药机构运行稳定后,将在全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开展国谈药品“双通道”落地工作。

五是不断完善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新药新技术费用,不计入DRG病组支付标准,单独支付,目前已初步形成除外范围名单。

六是对国谈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涉及的诊疗项目,不受医疗机构总额预算指标限制,2023年我市医保基金单独支付创新器械诊疗项目和国谈药品达30亿元。

七是建立“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药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指导保险公司完成药品信息收集分析,初步形成2024年特药清单调整方案,将于近期对社会发布。

八是落实医药集中采购。在药品集中采购方面,京津冀第三批37个药品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于5月底在本市落地执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方面,推进京津冀“3+N”联盟心脏起搏器类、冠脉药物球囊等五类医用耗材续签采购协议申报采购需求量填报工作和超声刀类、吻合器类落地执行工作。

九是按程序将研究型医院纳入我市医保定点范围,支持创新医药临床应用。目前,高博医院已纳入定点医疗机构,支持其与创新医药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创新药械验证与示范中心,加速成果转化应用。

我向大家就介绍这些内容,谢谢!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杜鑫先生的介绍。

下面,有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潘锋先生 介绍支持重点项目产业化落地方面的情况。

嘉宾

潘锋: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我谨代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感谢大家,尤其是我们的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我局始终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提升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议机制,我们扩大空间供给、优化项目的落地开工手续,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落地。自2018年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以后,我市医药健康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实现了正增长,近三年均超过了百亿规模。2023年我们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4.6亿元,是2018年的4.5倍。

今年以来昌平、未来美城产业的创新基地、曼德卡尔AI药物研发生产建设项目都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诺华制药、阿斯利康、丹纳赫等跨国龙头企业的新项目也即将落地。同时,我们也高举数字经济的大旗,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成功打造了3家智能工厂、12家数字化车间,树立了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我们也组织天坛、安贞等6家医院开展了医疗健康数据流通的应用试点,以可用不可见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激活了数据的价值,多轮次组织外资医药企业就数据出境进行多次辅导,打通了合规的路径。首家企业的两类57个数据项实现了合规、合法的出境。

为了抢抓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我局将重大项目谋划落地和投资促进作为未来三年的最主要工作。具体来讲:

一是瞄准重点领域。针对生物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以及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开展项目布局,加快创新攻关和成果转化,抢占发展先机,形成规模化的发展能力。

二是强化项目的招商。下力气聚集领军企业,充分协同创新和临床资源,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发挥研究型病房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吸引龙头企业来京加大投资,支持在京企业引进领先的技术和品种,提升产业的能级。

三是抓好平台布局,聚焦产业创新,中试验证、共享加工、检验检测等共性需求,创建了一批产业创新中心、中试服务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了一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型企业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服务载体。

四是深化产业协同。加快推进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设,强化整体规划、政策协同、要素配合,依托三地共同绘制的产业链图谱,深化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推进,推动一批项目在京津冀范围落地。

为了更好做好这些工作,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全力做好项目落地保障工作。具体来讲:

一是持续扩大产业空间。今年新增3000亩以上的工业用地,推动建成1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新开工标准厂房达到180万平方米,同时我们也在推动老旧厂房的更新利用,支持产业空间集聚和专业园区建设,为企业和项目的落地提供充分的空间保障。

二是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设备更新改造政策;丰富资本市场供给,发挥耐心资本逆周期、跨周期等调节作用;优化升级市级高精尖资金和中小资金实施指南政策(体系),突出达标即享,持续推进免申即享。

三是持续加强政策协同。进一步融通“研、产、用”政策,强化高精尖产业项目库与创新品种目录、重点企业名录的联动,深化“服务包”机制和市区两级协调服务机制,通过融媒体、北京企服APP等途径增强政策的触达,形成对重大项目集中支持的合力,确保同时持续做好企业上市的辅导工作,营造登陆北交所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保障项目的快速有序推进和落地,力争未来三年每年都形成投资百亿以上的规模,有效地支撑我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就先向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潘锋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记者

新华社记者:想提问继红书记,当前以脑机接口为代表的原创技术正在崭露头角,请问下一步如何发挥北京的创新优势支持脑机接口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落地?谢谢!

嘉宾

张继红:好,感谢记者的提问。去年底的时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脑机接口作为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融合的关键性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典型代表。

正像您刚才所讲的,北京的脑机接口技术也是屡获突破。近期,清华大学团队和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开展合作,在脊髓完全性损伤的患者中率先开展了无线微创脑机接口的临床试验,实现了患者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准确率超过了90%。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北脑一号”和“北脑二号”产品近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一步要重点发挥好北京的基础研究、临床、审批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从技术突破、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好布局和服务。

一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神经信号的采集、解码、控制和反馈等关键环节,推动医疗机构和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加速产出一批原创性的成果。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吸引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国际领先的团队落地到北京,特别是要培育医工交叉、医研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

三是加速成果转化进程。建立适合脑机接口系统的技术检测服务平台,发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北京服务站的作用,前瞻做好监管技术的研究。进一步补齐产业链的关键要素,加快产出一批服务国家科技战略、解决临床需求的产品。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记者

中新社记者:谢谢主持人。这个问题提给市卫健委,请问:在加速创新药械入院应用方面的措施有哪些?谢谢您!

嘉宾

李昂:好,谢谢您的提问。关于加速创新医药产品入院这个情况,我们卫生健康委会同市里相关部门开展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建立医疗机构药事会的规范化流程,国谈药目录公布以后一个月内各家医院必须要开药事会,而且全年药事会召开频次不能少于4次。

二是加强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临床应用研究,要及时形成专家共识。

三是取消医疗机构药品数量限制,也就是将国谈药使用情况纳入本市公立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对需要开展绩效考核的医疗机构,剔除国谈药、包括创新诊疗项目对人均药品费用和人均医疗费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

四是推进《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产品进医院,实施创新药械能够“随批随进”。

我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李昂先生的介绍,请继续提问。

记者

记者:谢谢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药监局的屈浩鹏先生,后续关于药品创新服务有什么工作计划?谢谢!

嘉宾

屈浩鹏:好,感谢您的提问。

市药监局将持续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强化科学监管,扎实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规划》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服务创新药品的研发及注册申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建立健全创新服务站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服务站工作机制建设,推动创新服务站成为政企联络站点、沟通交流平台、政策输出阵地、服务指导策源地和宣传展示基地。

二是全力支持企业加强新靶点、新机制、新类型创新药的研发布局,特别是在肿瘤免疫治疗、CAR-T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领域,助力临床急需药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通过与企业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主动对接、走访座谈等方式,加强政策宣贯解读,了解培训需求,针对性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强化对创新药研发、申报单位的法规和业务培训。

三是加强与国家药品审评审批部门(六大中心)的交流合作,结合北京市医药产业发展、科研和监管需求,高效服务北京“两区”建设、生物医药全产业开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协调、争取国家药品审评检查部门加强对北京地区创新药研发、申报单位的业务培训指导,加速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药品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主持人

主持人:好,谢谢北京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屈浩鹏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谢谢,我想请问一下医保局杜鑫局长,北京市近期出台了支持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的32条,里面提到了很多医保相关的支持政策,想问一下:针对CHS-DRG新药新技术除外工作的支持政策,现在的工作流程和进展是什么样的?谢谢!

嘉宾

杜鑫:感谢您的提问。

为了稳妥推进我市CHS-DRG付费工作,在发挥CHS-DRG这种支付方式引导规范医疗行为作用的同时,尊重临床技术不断进步的学科特点,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印发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试行)》。按照这个文件的要求,药品及耗材由企业进行申报、诊疗项目由医疗机构进行申报。申报范围包括三年内新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增加功能主治或适应症的药品、新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因我市价格调整新增的可另行收费的医疗器械,以及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我们先对申报产品进行形式审查,再组织临床专家论证,同时通过数据验证其对DRG支付标准的影响。结合专家论证和数据验证的结果,最终确定DRG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的范围,根据使用情况统一据实结算,有效期三年。目前已初步形成首批除外范围名单,下一步将向社会发布。

我回答的就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北京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鑫先生的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记者

凤凰卫视记者:谢谢主持人。医疗器械产业是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北京市经信局在促进医疗器械提质增效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嘉宾

潘锋:谢谢你的提问。

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呈现的特点是“创新快、产品优、赛道新”的特点。我市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了1000家,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9家,去年我们实现的产值是352亿元,同比增长15.4%。我们已经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7家,其中小巨人企业57家。去年新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的证号11个,累计获批63个,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一。

具体我们大概做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足科创中心攻关“卡脖子”事项,我们通过揭榜挂帅助力航天长征国产化ECMO注册并且成功上市,产业筑基围绕着医疗机器人领域开展了像光学定位等关键一些部件的攻关组织;

二是聚焦前沿技术布局开发创新新的品种,把握产业数字化方向,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器械行业,获批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证33个、手术机器人注册证24个,数量都在全国位居第一;

三是围绕产业链效能提升来强化各个环节的布局,支持大兴区成功创建医疗器械产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建设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推动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持续扩大CDMO服务能力,全市备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和动物实验企业机构(数量)全国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工作:

一是强化医工协同。鼓励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协同创新。

二是完善产业链建设。梳理亟需发展的关键产品,明确龙头企业,针对元器件、特殊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来组织专项攻关。同时也深化京津冀协同,推动上游电子和机械制造、医用材料等零部件的落地。

三是加速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的应用,强化医疗数据流动和赋能。提升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打造一批智能化制造标杆工厂。

四是推进示范应用。突破创新医疗器械进医院“最后一公里”,发挥《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和首台(套)的指导作用,建立医用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培训中心,加快创新医疗器械的推广使用。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北京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锋先生的回答。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向大家介绍“行动计划”的整体情况,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采访、报道。如果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各位记者朋友也可以跟我们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