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简介
2024年5月25-27日 地点合肥
空间信息产业是迈入全互联时代涌现的前沿新兴信息产业形态,也是支撑产业和社会数字转型的重要产业,更是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线的重要基础设施。空间信息产业是移动互联时代之后的新阶段。
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为代表的太空领域是空间信息产业重点方向。万物互联时代,空间信息技术快速融入生产生活,空间的信息数据流动量将极大增长。随着万亿市场消费新赛道的渐次打开,空间信息产业正成为腾“空”而起的新增长极。
在这样背景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空间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拟)承办的“第一届空间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将于2024年5月召开,本次大会将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开展技术交流、产学研讨论以及实地调研,目的是搭建交流平台、研讨技术发展,并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研讨,为国家相关部门献计献策。
议题方向
1.先进空间平台技术:
a)智能化航天器平台架构
b)面向批产的新型航天器总体设计
c)大规模星座组网方法
d)低时延路由设计方法
e)多样化任务驱动星座协同技术
专题主席:
周必磊(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
饶建兵(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蒲 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迟 楠(复旦大学)
归 琳(上海交通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成员:
靳 谨(清华大学)
杨明川(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尚广(北京邮电大学)
李 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题秘书:
朱维各(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2.空间遥感技术:
面向透视地球、地月空间、深空探测等应用领域,开展光学(可见光、红外、多光谱、激光)、微波(成像和非成像系统)遥感新技术研讨,包括但不限于:
a)空间遥感新系统
b)空间遥感新载荷(含器件、电路、系统)
c)遥感数据处理(含星上信息处理)
d)网络化星群遥感
e)空间遥感应用
专题主席:
史振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题共主席:
朱圣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郑国宪(北京空间机电技术研究所)
专题程序委员会成员:
饶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刘世杰(同济大学)
陆文远(航天宏图)
张文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院)
汪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王跃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丁泽刚(北京理工大学)
姜肖楠(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专题秘书:
邹征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空间通信技术:
a)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
b)卫星网络架构设计与应用
c)卫星通信与地面融合技术
d)卫星网络安全技术
e)无线通信技术
f)深空通信
g)航天器间通信
h)通信终端在轨标校、终端小型化等
i)高速通信
专题主席:
周业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专题共主席:
尹浩琼(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
冯永玖(同济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成员:
常呈武(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李侠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惠腾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李兴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王闻今(东南大学)
专题秘书:
沈博潇(上海交通大学)
4.空间导航技术:
a)智能导航传感器;
b)惯性导航;
c)无线电导航;
d)卫星导航;
e)地球物理场导航;
f)特征匹配导航;
g)天文导航;
h)视觉导航;
i)类脑与量子导航;
j)组合导航与信息融合;
k)自主导航与制导技术;
l)导航综合仿真;
m)导航与建图;
n)集群导航与感知等
专题主席:
李 由(武汉大学)
专题共主席:
郑循江(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黄玉龙(哈尔滨工程大学)
洪中华(上海海洋大学)
专题秘书:
严宏基(武汉大学)
5.多模态融合技术:
a)多模态融合感知
b)多模态融合通信
c)多模态融合导航
d)多模态大模型
e)其他多维多模数据获取与处理等
专题主席:
刘永祥(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专题共主席:
朱玉鹏(军事科学院)
钟 兴(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专题程序委员会成员:
徐 丰(复旦大学)
刘驰(北京理工大学)
徐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闫庆森(西安工业大学)
刘 丽(国防科技大学)
刘 振(国防科技大学)
专题秘书:
夏靖远(国防科技大学)
廖淮璋(国防科技大学)
6.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
a)高精度处理与信息复原
b)遥感处理与应用
c)测绘处理与应用
d)通信处理
e)导航处理
f)探测处理与应用
g)目标特性
h)科学实验
i)技术验证
j)多源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等
专题主席:
仇晓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专题共主席:
徐聿升(同济大学)
孙瑾秋(西北工业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成员:
袁新哲(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孙 辉(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张天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 玲(同济大学)
张 柘(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
毕 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刁文辉(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路兴强(中科卫星(山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专题秘书:
赵娟莹(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焦泽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7.新概念与新技术:
a)空天地智能协同计算
b)空天地智能协同感知技术
c)空天地智能协同控制技术
d)空天地任务可靠性及效能评估
e)新型光电器件及应用
f)空间精密传感技术
g)空间自适应光学技术
h)定向能及其在信息对抗中的应用
i)空间在轨服务技术
j)空间机器人技术
专题主席:
秦开宇(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共主席:
饶长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姚 雯(军事科学院)
专题程序委员会成员:
李波(电子科技大学)
蒋大钢(电子科技大学)
顾乃庭(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夏惠军(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刘云猛(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秘书:
须 玥(电子科技大学)
8.复杂星座组网技术:
a)星地融合组网技术
b)软件定义网络架构及管控技术
c)复杂星座组网及测运控技术
d)星间激光组网路由规划
e)资源管控及优化
f)星座网络评估与优化分析
g)星座网络干扰规避策略
h)卫星互联网安全
专题主席:
丁 睿(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专题共主席:
安建平(北京理工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成员:
刘 江(北京邮电大学)
王 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郭世亮(天津大学)
高 跃(复旦大学)
李 伟(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沈玉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陈 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谢 雪(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专题秘书:
张树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高美琳(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王跻霖(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王诗萌(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9.空间环境探测技术
a)空间碎片光学探测技术
b)空间碎片逆光探测技术
c)空间碎片数据处理技术
d)近地小行星探测与防御技术
e)近地小行星探测载荷技术
f)近地小行星探测数据处理技术
g)空间磁场、电场及电磁辐射探测
h)高能粒子及等离子体探测
i)中高层及轨道大气探测
j)空间环境数据处理技术
k)空间天气预报预警技术
专题主席:
冯玉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
郑珍珍(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研究院)
宗位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彭灵翔(卫星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专题程序委员会成员:
贺天兵(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怀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张晓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薛向辉(中国科技大学)
盛 峥(国防科技大学)
朱亚军(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专题秘书:
傅 頔(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会议日程
拟定活动日程:
第一天:会议报到,第一届空间信息技术专委会成立及工作会,空天信息产业创新交流会暨第十期数字地球生态沙龙
第二天: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分专题研讨(专题主旨报告,专题邀请报告,口头报告)
第三天:分专题研讨,学术新秀报告会,学生口头报告会,大会闭幕式+颁奖仪式
联系我们
秘书处联系人:
会议负责人:
王海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wanghaiming@csoe.org.cn
会议联系(参会报告、发票、住宿):
曹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aoye@csoe.org.cn
赵娟莹(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zhaojuanying@163.com
展览(企业参展、赞助):
吕子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lvzichen@csoe.org.cn
优秀报告评选(学术之星、学术新秀、学生报告):
梁福遜,武汉大学,liangfuxun@whu.edu.cn,
空天信息产业创新交流会暨第十期数字地球生态沙龙:
潘琦(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panq@geovi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