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4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开工奠基,从而拉开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序幕。
如今,北京奥运会已过去8年,作为奥运遗产的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奥运体育赛场并没有随着北京奥运的精彩落幕而淡出人们视线,相反却成为北京新地标和众多大型活动的举办地。
水立方首次采用的ETFE膜材料,外形看上去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盒子,而墙面就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这个泡泡所用的材料“ETF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国外的抗老化试验证明,它可以使用15年至20年。而这种材料也很结实,据称,人在上面跳跃也不会损伤它。同时由于自身的绝水性,它可以利用雨水完成自身清洁,是一种新兴的环保材料。犹如一个个“水泡泡”的ETFE膜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厚度仅如同一张纸的ETFE膜构成的气枕,甚至可以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气枕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外层膜上分布着密度不均的镀点,这些镀点将有效地屏蔽直射入馆内的日光,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
据媒体报道,2022年冬奥会,部分北京奥运会赛场将“变身”冬奥赛场,其中水立方将成为冰壶比赛场地。
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立方现有比赛大厅的室内环境适于游泳赛事,但不能较好满足冰壶比赛各区域温度规定。为此,水立方相关部门与该领域专家及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论证,通过模拟分析,升级空调系统实现分区控温,达到冰面温度-8.5℃,冰面以上1.5米高度10℃以上,看台温度16-18℃的需求,使运动员及观众处于舒适的赛事环境中。同时,增加除湿功能,调整人工照明模式,加设吸声幕布,确保冰面质量和电视转播效果,改善场馆声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