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杭州医学所)、浙江省肿瘤医院教授胡海除了告诉大家肿瘤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也不忘强调肿瘤还是一种代谢病。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刘心元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教授洪鑫团队,在自由基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在与病毒持续较量的征程中,疫苗是不可或缺的有力武器。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自然杀伤(NK)细胞——适应性自然杀伤(aNK)细胞,能够像免疫系统家族的“狙击手”一样,记住并精确狙击卵巢肿瘤。
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刊发论文称,他们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显示,在化疗前静脉补充镁剂或可使顺铂所致肾损伤风险降低20%。
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基因组研究所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发布了迄今全球最大、最全面的长读长RNA测序数据集之一——新加坡纳米孔表达数据集(SG-NEx)。
2006年,干细胞科学家山中伸弥因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此成果基础上,日本各地研究人员正在将细胞培育成视网膜条、心肌片或神经元团,以期治疗失明、修复心脏和逆转神经退行性病变。早期临床试验表明,这些细胞或许真的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或脊髓损伤等不同的病症。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团队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通过改变饮食条件,可以培育出更易发育成其他细胞类型的超级干细胞。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一款名为CircTrek的可穿戴医疗监测设备。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软生物电子界面实验室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柔性薄膜听觉脑干植入物(ABI),这一创新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该设备采用嵌入硅胶中的微米级铂电极,形成厚度仅为几十分之一毫米的柔韧阵列,旨在实现更佳的组织接触,从而避免脱靶神经激活并减少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