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至27日,三场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举办。集结国内外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各界人才,共商科技未来,推动行业创新。
1月27日,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CSDN中国开发者网络共同主办的中关村开源生态论坛暨大模型智能应用技术大会在中关村论坛新会址举办。作为新会址测试活动,本次活动将检验新会址大型活动承载能力及服务保障能力,为中关村论坛的举办打好基础。
活动除全体大会外,还设立了大模型技术与开源生态发展、智能应用开发与创新、AIGC时代的技术创作三个分论坛,聚焦前沿技术与开源生态,解析AI工程化全链路,助力开源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活动邀请国内外人工智能科学家、国际开源组织负责人、人工智能与大模型领域企业家、智能应用新锐创业者开展主题演讲、圆桌讨论,设立大模型、智能应用展示等互动展区,智源研究院、智谱AI、摩尔线程等数十家企业参与展示。
1月26日,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数据(数字)资产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大会以“数智融合、数实共生”为主题,集成果展示、产业促进和学术交流于一体,推动以高质量数据服务大模型产业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据要素价值实现。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致辞,她表示,北京市高度重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3.0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出台了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三年实施方案、互联网3.0产业创新三年工作方案以及通用人工智能若干措施;持续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加快构建人工智能产业方阵,推动大模型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优势。
会上,“3D云渲染引擎生态共性技术平台”正式启动,形成集3D数据(数字)资产内容生产、确权、流通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服务链条。揭牌“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数字)资产流通创新中心”,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打造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推动数字资产的流通模式不断演进。
1月25-27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欧洲材料研究学会共同主办的中欧材料会议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欧洲科学院院士罗德里戈·马丁斯等十位院士专家、教授学者,深度分享各自在材料工程、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会议期间,中欧材料研究学会举行了双边深度合作会谈,中欧双方就深度合作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磋商,达成了长期合作清单明细,正式签订“中-欧材料研究学会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协议具体内容统筹与规划未来合作项目,以中欧材料界为支点搭建“一带一路”新材料广泛合作的国际桥梁,推动全球新材料的不断创新和绿色发展。
关于中关村论坛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由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支持举办。论坛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六大板块,在主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