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为期13天的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落下帷幕。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近千名科学家、知名学者以及高校师生,期间共举办了500余场大会报告、专题学术会议及卫星会议,堪称一场全球基础科学的交流盛会。大会还吸引国内外近百所中学近千名中学生参与,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次超过600万。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三届,聚焦数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内容涵盖基础科学理论前沿以及多学科交叉等诸多热点研究方向。本次大会期间,六位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分别发表了主旨报告,同步了基础科学领域前沿信息。其中,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发表了题为粒子物理的“11月革命”和正负电子物理的五十年的主旨演讲,重温他引领粒子物理革命的历程;诺贝尔奖得主、弦论与量子色动力学奠基人戴维·格罗斯分享了《量子场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深厚的历史视角回顾了量子理论与量子场论的发展脉络;诺贝尔奖得主、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以《漫步于科学之中的人生》为题,讲述了他独特而多元的科研轨迹,从激光冷却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人生。百余位前沿科学奖得主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国内外学者、青年研究人员等广泛参与并深入讨论,搭建了国际基础科学顶尖的学术交流平台。
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院士表示:“基础科学是文明进步的基石,更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引擎。我们每年都把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请到这里,不分国籍、种族,围绕基础科学自由地交流和讨论。大会更让我欣喜地看到很多年轻的学者源源不断加入到这个行列,基础科学的明天,必将由他们的脚步继续前行。”
在大会举办期间,多位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演讲与交流中留下了诸多令人深思的金句佳言。在物理之夜上,丁肇中称:“变革就是真理,希望再活100年,亲自解答深藏宇宙的奥秘。”当被问及“什么时候开始科研最合适”时,76岁的朱棣文幽默地回答:“这取决于你的年纪。我现在的年纪就很适合科研。”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教授则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名言:“沿着纯粹思维的路径,凭借对现实结构统一性的信念,成功推导出巧妙的自然法则。”数学之夜上,乔治·卢斯蒂格(George Lusztig)教授则坦言,研究中更偏爱“美”而非“实用”。森重文(Shigefumi Mori)教授强调科学发展并非线性,数学研究亦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罗伯特·塔扬(Robert Tarjan)则提醒年轻人,不要过度依赖AI,拥有思考能力才不会被AI取代。
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的关系,成为本届大会最受关注的话题。围绕AI的根本范式、AI的未来发展与潜在风险、算力瓶颈、高能效计算与未来架构路径等议题,多位专家提出了深刻见解。朱棣文指出,目前的AI系统主要依赖大量数据进行拟合和插值,尚未具备理解和转化抽象概念的能力。他强调,AI能否在未来真正拥有创造性思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罗伯特·塔扬(Robert Tarjan)则认为,现有的AI系统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他以儿童为例指出,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和自主性,而这正是当前AI所不具备的“自然智能”关键特征。
大会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数学之夜”“物理之夜”“工程之夜”等专题沙龙,穿插“清华日——数学物理前沿论坛及科普之旅”“人工智能论坛”等特别活动以及面对本科生及中学生的“科学家面对面”互动交流环节。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高校师生,近千名中学生与国际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使与会中外青年学者及青少年能够近距离感受顶尖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及科研历程,激发他们对基础科学的探索热情,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探寻。
此外,为激发青年学子的科研兴趣,大会还评选了“优秀本科生论文奖”,鼓励大学生的科研探索,举行了“大学生学术成果海报展”和“中学生学术成果海报展”活动,为青年学子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大学生学术成果海报展吸引了全球27所高校学生参加,最终6位斩获最佳海报;中学生学术成果海报展则有来自国内外近58所高校的100余份学术海报参展,最终11篇海报获评优秀,涵盖数学、物理、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领域。这些成果展示青年学生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探索成果,部分优秀作品还在大会期间进行了现场交流,获得专家高度评价。
在“走进怀柔”系列活动中,科学家们不仅登临慕田峪长城,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积淀,也漫步于湖光山色围绕的雁栖湖国际会都。科学家代表们深入怀柔科学城,实地参观了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以及博士农场,近距离了解怀柔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产学融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科学家们“走进怀柔”,不仅领略中华文化中的山水之美,更亲历科技原始创新与地方协同发展的“双重脉动”。
作为大会承办单位之一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是北京市瞄准世界一流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遵循“75%中上游应用数学、25%基础数学”的发展模式,汇聚了来自22个不同国家,跨多个大陆的69名国外研究人员,占总人数的38%。通过大会的举办,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希望打造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前沿交叉学科,为未来科技发展提供基础科学支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