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处,各区属机构:
现将《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
2023年9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方案
为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改革提升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总目标,紧密结合北京市“五子”联动重大举措,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契机,加强与首钢集团统筹联动,构建精简高效的园区管理架构,打造服务一流的平台公司,提升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服务能力。以首钢园为核心,以元宇宙、科幻、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服务模式创新升级为方向,落地示范应用场景,完善创新生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全力建设高品质特色园区。
(二)总体思路
坚持产业引领。把握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机遇,将元宇宙、科幻、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作为四大特色产业,以首钢园为核心承载区,打造政策突破、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集聚高地,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坚持改革主导。以改革为核心要义,筑牢发展支撑。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形成融合发展、多方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石景山园发展方向,做好问题诊断书“画像”,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找准差距,补齐发展短板。
坚持创新突破。强化创新驱动,持续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广泛汇聚高端要素,强化创新发展支撑,做大特色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突破,资源集聚效应持续加强,空间载体建设集约高效,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2025年,园区产业经济规模、自主创新水平、空间承载能力、综合发展环境整体提升,高端人才汇聚、创新创业生态活跃、产业集群发达、新兴业态丰富,建成精简高效、运行顺畅、服务一流的专业化园区,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空间集约的特色化园区,龙头引领、多元共治、创新活跃的品牌化园区,总收入力争达到4700亿元,成为京西转型发展的创新高地。
二、改革任务
确立元宇宙、科幻、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四大特色产业,重点聚焦区企协同、园区管理机制、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创新生态建设等问题,全面提升石景山园对创新企业与人才的吸引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与首钢集团协同
一是明晰协同发展方向。统筹《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转型发展规划》《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规划》《首钢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找准双方契合点,共同推动首钢园产业发展。全力推动首钢园开发建设,北区突出工业遗存再利用,加紧建设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大项目,南区和特钢园区梯次开发,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示范园区。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满足园区发展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实现“厂区”“园区”向“社区”“街区”转变。
二是共同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进一步健全与首钢集团对接机制,发挥首钢园引领优势,强化首钢集团、石景山区与北京市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同联动,共同谋划重大产业项目,持续跟进、评估进度、协调各级资源支持。联合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规划建设,借助《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转型发展规划》《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契机,抓住京西转型升级示范区行动计划实施机遇,通过产业基金引导、政府资金支持等方式,加速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及应用场景。
三是优化区企联动机制。加强石景山区与首钢集团在业务执行层面深度协作,明确和落实双方在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营层面分工、赋权及合作。联合开展招商引资,引入全球招商路演、国际赛事展会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区域影响力;加强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招商及资产运营效率,联合导入高附加值产业。提升产业服务水平,通过适时派驻服务窗口、搭建线上平台等方式,为入驻首钢园企业提供优质城市管理及综合配套服务;加大产业发展空间信息、政策信息共享力度;推动创新孵化平台、企业加速器等优先落户首钢园。探索建立执行层面协同机制,推动区管处级干部与首钢中层人员挂职交流,在现有联席会议基础上向执行工作层深化,成立联合小组,服务重点工作推进和重大项目落地。
(二)完善园区体制机制
一是优化园区管理协作模式。优化决策执行机制,完善中关村石景山园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园区管委会统筹协调、事业单位和平台公司分工落实、属地街道配套服务的发展机制,完善“园区管委会+事业单位+平台公司”的执行架构。强化管委会统筹力度,加强战略规划研究、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谋划、机构考核和产业载体履约监管。决策、部署和推动优化空间布局、研究产业规划,制定特色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园区招商引资、政策兑现审批等事项;牵头建立区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级部门协同,协调解决园区发展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制定发展目标和考核指标;加强对全区产业载体统筹管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出效率等指标,签订履约监管协议,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事业单位职能职责,落实事业单位对企业高质量综合服务职能,强化事业单位人员力量和管理能力;通过内部流程精简、数字化工具等提升工作效能;由园区管委会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挂钩。发挥平台公司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水平,增强区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及石景山园产业服务、创新投资等职能;由区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党的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等进行监管;由园区管委会进行业务指导。
二是提升产业园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鼓励市场专业机构深度参与,高标准运营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等特色园区,引入社会资本开展产业培育、企业服务、基金设立等方面合作,围绕“链主”企业优化布局,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导入市级优质资源,落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硬科技孵化器等创新资源,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数字园区平台建设,利用数字化工具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员工提供智慧生活服务,增加企业便利性和员工获得感;在智慧园区管理和运营上建设统一的园区数据管理分析平台,统筹园区运行分析、风险预警、安全防控、智慧决策,实现高效的楼宇运营和产业导入;在数字孪生场景和新业务上,搭建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平台,实现产业生态、园区运营智能化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形成新的应用场景与业态。提高企业服务能力,针对法律与知识产权支持、人才对接、项目合作信息共享、政策辅导等企业共性诉求,优先打造若干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能。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是推动产业空间集中连片发展。加强规划引领,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科技创新相关要求,遵循“做优化、强聚集”原则,适时调整园区规划用地范围,结合全区产业定位和四大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统筹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做好存量土地空间盘活利用,提升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建设高品质产业承载空间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强老旧厂房、低效楼宇等升级改造,吸引、培育、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入驻园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生产等活动。
二是明晰产业发展差异定位。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地块基础现状和产业落位诉求,明确不同功能组团、地块和楼宇的主导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以首钢园为核心,打造元宇宙、科幻、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创新集聚区、应用场景示范区。依托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核心技术的北部组团,打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新策源地;依托虚拟现实产业园等地块建设聚焦AR/VR头显硬件及内容制作的东部组团,做好元宇宙、科幻产业相关内容制作和技术创新策源支撑,构建“一核心、两组团”的发展格局。
(四)打造全产业链生态
一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政策试点,实现引领卡位。围绕元宇宙,重点突破3D云渲染、光场成像计算、异构软硬件计算、数字资产流通服务等四大引领性技术;全方位支撑技术创新,配套建设光学设计服务、XR联调测试、虚拟拍摄服务、产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服务等五大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建立政策创新试点,建设北京市分布式数字资产流通基础设施和数字可信技术支撑平台,打造3D数字资产库,构建与元宇宙应用相匹配的经济体系监管和治理模式。围绕科幻,重点聚焦以数字成像与合成、数字绘景与三维建模、数字渲染、动作捕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围绕工业互联网,聚焦数字孪生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升级,实现工业数字孪生创新,推动工业数字孪生平台升级,扩展适用场景,加速平台功能迭代和优化。围绕人工智能,支持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的算法、数据采集及治理工具、模型技术与应用评测等核心环节创新。
二是加快技术资源导入,助推技术突破创新。围绕XR终端、脑机接口、沉浸影音、创作者经济、数字人、3D渲染引擎、空间计算、计算机视觉、工业数字孪生等技术方向,实施一批面向特定场景、具备商用潜力的产业应用研发专项,组织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重点支持国产核心技术落地转化,提高国产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元宇宙、科幻、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集聚一批重点创新主体,引导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三是建设高能级创新体系,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家级研发机构、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落户一批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底层核心技术;培育创业孵化载体,打造一批标杆型孵化器和专业性垂直孵化器,形成“场地+服务+资本”模式,深化行业资源整合;探索在国内外创新资源密集区域设立服务窗口,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和孵化项目;紧密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数据、算法、算力,结合石景山区产业发展实际,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形成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垂直领域特色鲜明、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规模持续提升的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集聚区。
四是结合应用场景落地,打造行业标杆示范。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核心区。系统设计应用场景,面向园内及周边文旅、消费、体验、办公等场景,建设统一的“元宇宙入口”,精心设计交互式、沉浸式、创新型场景,充分展现石景山区和百年首钢的文化魅力;建设元宇宙前沿科技创新应用体验中心,应用实时渲染、全景拍摄、空间计算、虚拟人等技术,打造“创新发布馆”“沉浸式体验馆”“元宇宙游戏馆”等;用好冬奥资源,依托冬奥超高清大屏,打造裸眼3D内容秀场,增强首钢园文化魅力,促进奥运文化传播;结合首钢滑雪大跳台等场地空间,推动体育赛事、文艺汇演等“体育+”“科技+”项目及活动落地,积极推动承办方开展沉浸互动体验;建设数字艺术博物馆,打造“文化遗产+数字创意”全视域、全沉浸联动影像感官体验;对百年工业遗迹进行创新科技改造,应用全息影像、AR/VR、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打造科技体验主题乐园;培育多元科幻体验场景,围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发展沉浸式科幻游戏、数字旅游、影视拍摄等技术建设示范场景;以中国科幻大会等为依托,利用立体投影、裸眼3D、智能机器人、环绕音频等技术举办城市光影秀、虚拟偶像演唱会、沉浸式展览与科技演出等。面向石景山全域建设示范应用场景扩展区。拓展文旅新体验,紧密围绕“六张文化名片”,依托八大处、法海寺、模式口、八宝山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及石景山游乐园等,建设一批应用元宇宙技术搭建的沉浸式文化旅游场景;创新消费新模式,更新完善商业综合体,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建设特色消费体验场景,提高消费者参与感和获得感;推动智能交互数字教育,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科研领域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扩大“信用+医疗”试点,推动项目覆盖更多医院,并将信用就医服务对象扩大为医保、商保、自费等多种类型患者,形成信用医疗网络规模,扩大群众受益面;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技术积累,服务城市管理及建设,推动政务管理、商务楼宇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打造虚实融合、智能交互的城市服务新体验。
(五)强化创新要素配置
一是优化完善政策体系。整合全区政策条款,发布高精尖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明确执行标准,完善兑现范围与流程,实现政策向特色产业聚焦,条款清晰、兑现便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是全面补齐产业链条。绘制产业资源地图,梳理区内龙头企业、招引企业长短名单;推动设立产业联盟,以元宇宙、科幻、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为重点,搭建特色产业联盟;定期组织研发交流、政策双向沟通和市场资源对接等活动,形成行业发展共识,明确突破方向和沟通机制,推动开放场景、开放数据、提供运营空间,撬动技术、资本、人才和突破性政策等资源,促进企业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
三是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在园区设立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石景山区服务基地;发挥石景山区现代创新产业发展基金、全国首支科幻产业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产业培育,集聚一批“懂科技”的耐心资本和天使投资机构,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氛围,聚合银行、基金、保险、担保、保理、资产管理等内外部金融资源,构建联合服务体系。
四是加快完善企业、人才培育体系。完善企业梯级培育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筑基扩容”“小升规”“规升强”三大工程和“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构建跨界创新平台,充分联动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人才服务保障能力,用足用好各类市级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园区特色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景贤计划,研究建立“领军人才+团队”“人才+项目+资本”等引进模式;搭建人才集聚平台,加快建设职住平衡的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提升商业配套质量和运营效率。根据业态发展阶段,匹配企业诉求与人才需求,逐步优化调整园区配套,持续提升生活体验,实现“产城融合”;积极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申报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依托高校京西发展联盟共建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支持区内高校联合企业建立应用型定制班,加强实用型企业人才供给。
(六)健全评估评价体系
一是做好园区创新发展评价。建立园区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生态营造、体制机制优化等方面定期对园区、特色产业园和商务楼宇诊断画像,依据诊断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
二是建设共建共治和社会参与平台。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园区发展建设,邀请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国际咨询机构和高水平的运营管理团队,共同对园区规划建设、改革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重大事项把脉问诊;发挥园区企业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石景山区科技企业家协会等社会组织,强化需求调研、共商共议,在园区重大政策出台过程中充分征求企业意见建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纳入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定期听取进展汇报,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由主管区领导牵头,组建改革提升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加强工作调度。
(二)强化协调推动
依托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动,强化产业引育、企业服务、投融资、园区配套设施织补等有效供给。建立健全园区与行业主管部门、属地街道、运营单位统筹工作机制。强化产业政策统筹和创新项目协调,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和推进机制,促进更多优质资源落地发展。
(三)加快任务落实
结合本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阶段工作重点,逐年落实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凝聚各方合力共同参与方案实施。按季度总结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提炼工作经验,做好宣传推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