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东城区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经区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东城区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
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5月21日
东城区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
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结合东城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首都核心区定位,积极落实并争取符合东城区发展需求的创新政策,深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进一步释放服务业的高端集聚和开放创新潜能,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助力首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牵引。立足东城区发展特点,聚焦文化、金融、科技、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以及资金、数据、人才等重点要素相关诉求,围绕创新开放制度、做强市场主体、优化政策机制等方面加强相关措施落地,助力我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不断向高端迈进。
坚持应接尽接。基于东城区服务业开放发展基础,主动承接、应接尽接,推动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在东城尽快落地转化,带动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等领域深层次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开放经验和典型案例,实现开放与发展高效联动融合。
坚持系统集成。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统筹政策与服务、准入与准营、贸易投资与人才智力引进,推进服务业全产业链、全环节改革开放,优化产业发展整体生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市区协同。加强区级统筹,强化市、区联动,注重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等多主体协作,建立横向协调、纵向协同、多方联动的承接转化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改革创新的任务举措高效落地实施。
(三)工作目标
围绕东城区发展基础和产业特点,推进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新实践,围绕文化、金融、科技、医药健康等四大重点领域,突出资金、人才、数据、知识产权等四大关键要素,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开放合作和投资贸易,力争通过两到三年,重点任务全面落实,制度创新成效显现,优质项目持续落地,产业活力日益增强,基本形成具有东城区特色的高标准开放生态,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强动力、添活力。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先行先试,构筑四大领域发展新优势
1.增强文化产业开放提升新动力。配合市文旅局,落实将外商投资设立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审批权下放至区级的相关工作。配合支持中国文物回流相关税收政策落实。推出“文菁计划”2.0 版,推动传统行业升级,培育新兴文化业态。聚焦“一横一纵”打造“文巷”引领区,推动首开首院文化金融园等特色园区开园亮相。精彩续写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后半篇文章,推动全市首创优质文化企业融资“白名单”机制落地,打造“线上文化金融产品超市”。不断擦亮“文化金三角”,持续实施“故宫以东共创计划”,探索文商旅融合新模式。深化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支持数字电视国家实验室等国家重点文化出口项目,助力中华文化“扬帆出海”。 高水平办好北京文化论坛、中国文化金融峰会、“文化+”大赛等品牌活动,促进创新性文化项目落地。
2.拓展金融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支持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与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市场化合作,依法依规为被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鼓励证券公司、专业服务机构依托北交所、新三板开展业务,参与服务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支持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认证及评级机构在东城发展。规范发展金融科技,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在京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的流程优化举措,提高金融科技企业落地效率。聚焦大资管领域,支持各类资管机构落地发展。推动REITs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推进空间升级改造,加快腾笼换鸟,持续打造金宝街金融功能集聚区、特色“银巷”和以信达中心为核心的东直门新兴金融集聚区。加快落地一批标志性“金融+总部+科创”项目。
3.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新生态。坚持“科技回归都市”理念,加快“硅巷”建设,集聚发展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新业态,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硅巷”产业提升,做大人工智能和智慧医疗引领支柱产业,做强数字文娱和数智能源特色优势产业,做优智慧城市和科技服务创新链接产业,布局元宇宙等未来前沿产业,打造东城硅巷高精尖产业体系。鼓励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引入更多独角兽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资源。支持区内有条件的企业、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支持在东城区成立科技类产业联盟组织。
4.构筑中医药健康产业新格局。创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积极引进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的项目,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中医药国际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中医药线上交易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整合资源要素配置,坚定不移推进“杏巷”工程,构建政医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新格局。支持推动无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牛黄等牛源性中药材风险评估和检疫准入政策在驻区企业落地。支持区内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等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数字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二)探索规则规范,释放四大要素供给新活力
5.进一步提升资金流动便利化和安全化水平。积极争取符合东城区发展特点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动QDLP、QFLP等领域的余额管理模式试点落地,吸引更多外资长期资本兴业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金融、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和执行,探索开展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评级等标准应用,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开展绿色债券评级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赴境外发行绿色债券。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完善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强化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退出机制。
6.进一步落实境外人才全流程服务管理模式。根据市级部门规定,落实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持有效签证或居留许可拟在京工作的外籍高端人才可在境内直接办理工作许可。便利引进人才签证办理,为短期来华科研等提供签证便利。对拟在东城筹建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外国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签发2年以内有效的签证或居留许可,且允许随行家属享有与其相同的停居留期限。根据市级部门要求,探索建设外籍人才办事“单一窗口”,推动跨部门一站式办理、跨地区信息互通互认。用好市级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积极健全区级配套服务,吸引境外专业人才。
7.进一步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和安全利用。配合市级部门,积极参与制定数字经济领域标准规范,探索人工智能治理标准的应用。积极利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平台,依托北京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员方对接机制,加强东城区在数字身份、数字包容性、网络安全、金融科技、物流等方面的对外合作和交流。
8.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及保护服务。积极推进我区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探索优化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在已成立挂牌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京津冀联动工作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区域协同工作的机制和模式,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加强联动,逐步实现一体化。
(三)对标国际水准,培育投资贸易合作新动能
9.持续优化跨境投资合作环境。支持在东城设立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持续聚焦外商投资关注度高、办件量大、涉及面广的高频事项,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综合窗口人员服务水平,构建责任明确、流程规范、运转高效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指导驻区企业用好京企“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加大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协作,优化企业“走出去”服务。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及时总结标准化创新实践成果,鼓励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国家标准。
10.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支持国内外商事仲裁机构、商事调解组织等在东城发展。以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入驻为契机,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吸引高端咨询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持仲裁机构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给予仲裁机构聘请的外籍工作人员签证便利。建立完善涉外律师人才库。支持仲裁机构与法院、行业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专业领域仲裁案件专家咨询、信息通报以及资源共享机制。
(四)提档营商环境,打造开放发展安全新生态
11.推进政务服务改革落地。按照市政务服务局统一部署,做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制等在我区的落地工作。构建公平透明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通过需求调查或前期设计咨询能够确定详细规格和具体要求、无需与供应商协商谈判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采用招标方式采购;采购人如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政府采购,在公告成交结果时应说明采用该方式的理由;采购人在制定、采用或适用技术规格时,可以促进自然资源保护或环境保护为目的。
12.打造“北京服务”东城样板。以新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为契机,深化“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深化“一件事”集成、“一业一证”改革、“6+4”一体化监管,在信达中心、隆福寺文化街区打造改革成果综合展示窗口。在市场准入领域,推行“否定事项报备制”,帮助更多企业便捷舒心落地东城。擦亮“紫金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活动,织补完善产业、人才政策和服务包,扩大各种类型人才住房供给,增强为企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13.健全重点环节监管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协同监管,健全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监管体系,统筹推进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金融监管等。强化多部门、跨区域会商评估,强化正向引导,构建完善文化领域全流程闭环管理和综合治理体系。持续完善跨部门的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协调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有效衔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各职能部门协助开展案件调查、案件移送、线索通报、统一法律适用联合执法和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14.完善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体系。全面落实全过程管理要求,健全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药品和医疗器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完善文化领域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风险防控机制,准确把握风险挑战,加强风险研判和安全预警,推进联合巡查,加强执法检查,持续深入开展文化领域风险排查,精准防控风险隐患,筑牢文化安全底线。积极配合国家和市级部门,完善企业境外安全和权益保护联动工作机制。
三、实施保障
(一)加强统筹调度
探索调整优化东城区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领导小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在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中的作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推进落实机制,巩固市区协同机制,积极争取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和困难。加强区领导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会议,推动各部门相关任务加快落地实施。
(二)加强部门联动
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对接联系,推动政策接续创新,推进任务落地实施。加强部门间统筹衔接,打通区级各部门协调通道,按照本工作方案任务清单分工,分头做好工作计划安排及任务落实。
(三)加强总结推广
各部门围绕重点领域,加强制度创新案例挖掘,开展创新案例归集及改革经验总结,形成一批具有东城鲜明特色的改革创新案例,并积极向市级报送。促进制度创新案例在我区的复制推广,加强经验案例的转化应用。持续组织召开相关宣传培训会、专题论坛、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加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宣传推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