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区经信局了解到,2021年,共22个项目获顺义区智能转型升级项目支持,22家项目单位2021年实现产值307余亿元,同比增幅达8.8%,远高于顺义区规上企业平均水平。这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制造企业的智能升级。
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效果图。
今年是贯彻《顺义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企业智能转型升级项目支持工作的第二年。两年来,顺义区大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有85个项目参与顺义区智能转型升级项目申报,并成功推荐11个项目申报市经信局“高精尖”资金中智能化专项,全部获得市级支持,市区两级支持资金累计超过1亿元。首钢冷轧和曲美家居成功揭榜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2家企业获北京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称号,总量居全市第二。去年,顺义区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大标志项目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开工建设。今年上半年,继续组织7个项目申报北京市“新智造100”项目,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速。
区经信局创新发展科科长张姗姗介绍,“我们将《顺义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和最新出台的《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相结合,通过组织专家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能制造诊断,引入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泰尔英福创新平台等产业创新中心落户,为企业在智能制造观念提升、诊断服务、方案落地、资源对接等方面提供定制化服务,并开展座谈交流、实地学习,引导激发重点制造业企业加快实施智能转型升级。”
专家为SMC(北京)制造有限公司进行智能制造诊断。
在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液控换向阀智能制造车间里,加工、物流、检测……各个环节智能化的设备代替了人工。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电液控换向阀智能制造车间集合了智能加工/装配生产线和智能物流系统、智能检测系统、生产制造信息化系统、IT基础设施等,形成自主可控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总体提升30%以上,核心零部件成本降低20%以上,实现从计划、生产、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全过程的信息化闭环管控。该项目的实施,使天玛智控向智能工厂建设迈进了一大步。
天玛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
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是宝马、长城的最大汽车板供应商,质量占优的首钢冷轧近年在智能化改造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生产车间里,天车搬运成卷的钢板,识别机器人上下左右识别着钢板的信息,另一个拆捆带机器人快速剪断捆带,钢卷被运送至下一工序……这是2021年首钢冷轧智能化转型升级中的一部分,改造让首钢冷轧实现了入口智能集中监控、智能拆捆带、入口无人化等,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2%。据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崔伦凯介绍,首钢冷轧虽然早在2018年就已经成为北京市智能工厂,但是智能提升的步伐从未间断。2020年首钢冷轧启动镀锌入口智能升级等项目,投资690万元用于镀锌入口区域智能化改造、各产线瓶颈工艺功能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我们去年的改造项目获得了区里的资金支持,今年将继续投入智能化改造,进而实现智能仓储和无人天车的地面控制。”崔伦凯说。“十四五”期间,首钢冷轧将对标世界一流智能制造企业,持续提升公司智能化制造水平,支撑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
首钢冷轧智能化工厂。
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顺义区将继续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的全流程智能制造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市级智能制造标杆和智能工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