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顺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2025年顺义区两会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高质量发展专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闫震宇主持。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袁日晨、区经信局局长周靖慧、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处长郑杰出席,介绍2024年顺义区高质量发展成就及2025年重点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顺义区经信局局长周靖慧介绍全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成就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顺义作为北京高端制造业大区,坚持以“创新、集群、示范”为关键点,推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梯度发展,有效支撑顺义区以及北京市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理想MEGA下线。
(一)重点产业实现强支撑。新能源智能汽车已成为全区龙头支柱产业。理想汽车首款纯电动MPV理想MEGA量产上市,成为首家销量突破100万辆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北京奔驰顺义工厂成功引入GLE新车型项目;北京现代启动出口,出口规模达到5万辆;北汽越野车加快新能源转型,首款混动车型BJ60雷霆上市销售。规划打造了200平方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示范区,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顺义基地已投入运营,美团、毫末智行、新石器等无人配送车累计里程超过778万公里。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建设全部完成。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启动实施,将成为顺义发展高能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关键一子”。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生态逐渐丰富。规划建设了配套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集聚区,建设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三代半”标厂,出台第三代等先进半导体产业专项政策,全区“三代半”实体企业达到30家。瑞能半导体、国联万众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相继引入铭镓半导体、圆坤电子、昌龙智芯等第四代氧化镓半导体优质项目,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罗罗发动机项目室内装修有序推进。航空航天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依托中航产业园、航天产业园,积极承接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等央企集团产业转移,重点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94.9亿元,其中罗罗发动机项目已顺利封顶,预计2025年底竣工投产。航空装备配套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北京市培育航空新材料及关联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中,确定顺义区重点围绕“两机”新材料研制、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供给等重点任务,建设航空新材料产业集群产业化承载区。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新布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初步凸显。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110亿元,约占全市的7%。在化药、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集聚了康仁堂、韩美、康蒂尼、艾柯医疗等行业领先企业。多家企业创新产品技术排名全球前列。目前正在围绕血管及神经介入、骨科植入、口腔生物材料等领域发展高端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建设北大国际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基地,空港、南彩多个特色产业园,聚力打造高端医疗器械聚集区。全区现有亿元以上在建及储备生物医药项目6个,总投资超过40亿元。
极智嘉机器人产品。智能装备产业门类齐全。集聚78家以数控机床、机器人、精密仪器为代表的规模以上智能装备企业,涵盖北京市装备制造发展的12大门类,在《北京市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明确依托顺义打造“北京高端工业母机产业基地”,形成以高端研发和中试带动高端生产的集群发展态势,加快推进北一机床与日本大隈打造高端数控机床“灯塔工厂”,引入通用技术机床工程研究院、凯特精机、博鲁斯潘等优质项目,为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关键支撑。
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性作用明显。作为五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的核心节点,国家顶级节点(北京)稳定运行,面向天津、河北、山东等北方9个省市的行业型、综合型二级节点及企业节点提供标识注册、解析服务。中科星图、正元地信、中国航信、中技克美等5家北斗企业成功上市。中小企业数转智改生态加速形成,在全市唯一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下一步,顺义区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北京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一是高规格构建工业体系。健全产业促进体系,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招商联动,深入开展产业知识系列培训活动,打造专业素养鲜明的工业干部队伍。二是高质量深化产业研究。继续围绕支柱产业深化研究,理清上下游企业清单,主动对接拜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找准突破口,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更新迭代的产业体系。三是高水平推动产业开放。多维度提升中德产业园开放水平,整合现有运营团队,打造国内外一体化的运营服务平台,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着力引进国际先进企业的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环节。四是高效率抓好项目服务。完善重大项目全程服务保障机制,攻前期、促开工、保在建、快投产,构建从项目签约、手续办理、用地保障至竣工投产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五是高精准提供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产业促进政策,形成产业全链条支撑保障;用好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批的一个亿专项资金,促进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依托市级八只产业基金的金融力量,推动更多高精尖项目落户顺义。六是高标准打造产业空间。探索厂房城市更新实施路径,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空间资源向优质企业正向流动,打造多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记者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有什么未来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三地政府加快推进“六链五群”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其中重要一链,将率先成为实现突破的关键方向。
2024年1至10月,京津冀整车产量230.77万辆,约占全国的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约5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发展势头强劲。但同时也面临零部件产业规模小、整零比低、近地化配套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加快区域汽车产业链“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经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协商一致,共同打造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
生态港北京园区选址位于李遂镇,总用地面积约2500亩,园区将围绕“汽车电子、汽车智能、汽车品质”三大领域,布局研发创新、智能生产、商务服务、生活配套、未来拓展等功能,同时积极发展共享仓储、专精特新标厂、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目前我们已成立区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生态港一期1200亩用地的各项规划建设工作。园区第一批多样态厂房和综合服务中心将在3月启动实施,预计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已启动规划自动驾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功能,近期将完成4家重点企业落地签约。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生态港的建设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将生态港北京园区打造成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的重点示范园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