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节能降碳示范项目启动会在中德大厦举行。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国际化类海外承载新空间——中德智造中心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批准,入选中德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这标志着中德示范区绿色低碳合作迈入实质性新阶段。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节能降碳示范项目启动会现场。
启动会由国家节能中心(NECC)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共同主办。与会各方深入探讨园区节能降碳的创新路径,分享中德两国的先进经验与实践。
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总体框架与能源方案大纲。
与会代表围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启动会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总体框架与能源方案大纲。项目将围绕智能微电网规划、能源数字化管理及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核心模块开展深入设计。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围绕中德智造中心综合能效提升中的挑战、创新与解决方案展开深入交流,从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等多角度建言献策。
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工业领域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相关领域,中德合作优势互补。中国具备广阔的工业体系、转型需求和市场活力,德国则拥有先进的解决方案、管理标准和创新工具。
中德智造中心效果图。
示范项目正是基于2024年中国国家节能中心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签署的《关于开展中德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的合作意向书》而具体落地,旨在选取中国试点园区,编制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综合能源方案,重点关注需求侧管理和智能微电网建设。经过严格评审,中德智造中心于2025年被确定为项目(园区节能降碳部分)的试点园区。
中德大厦外景。
此次启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节能降碳工作全面启动。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国区能源部门主任尹玉霞表示:“项目团队将借鉴德国柏林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等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市场特点进行本土化改进,为中德智造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能源方案,助力园区及其入驻企业进一步推进节能降碳。”
下一步,中德示范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中德绿色合作机制,致力于打造工业园区节能降碳的“示范窗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转型经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是全国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已集聚博世、安联等超过120家德资及关联企业,年产业规模超400亿元,合作成果丰硕。中德智造中心作为中德示范区的重点产业承载项目,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将着力打造成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汇集的高质量发展平台。中德智造中心入选中德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对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