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绿意环抱间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路昂首阔步
牢牢把握建设与运行两方面重点工作
一批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科研成果
在这里孕育、开花、结果……
今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政府以及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合力推动下,“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首个企业主体参与的交叉研究平台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活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平行论坛等一批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为加快推动《“十四五”时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规划》落地落实,近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布2024年工作要点,为全年建设发展厘清思路、明确目标、把准重点。
接下来,发改君为您详细解读这份年度“任务单”~
立足新阶段,开创新局面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十三五”科技设施平台全面进入科研状态的一年,结合阶段特点,按照量化、细化、项目化、具体化标准要求——
抓谋划、抓开工、抓建设
持续巩固科技设施平台建设高地地位
推动设施平台接续建设布局,加快推动已开工项目设备安装调试进度,加快推动“十四五”项目开工建设;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需求,探索布局企业深度参与或企业牵头的交叉研究平台;瞄准“十五五”国家规划,提前开展重大项目预研,储备一批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项目。
抓成果、抓转化、抓开放
持续提升设施平台运行水平
依托设施平台资源优势,加强与战略任务融合,加快推动一批原始创新成果产出;加快畅通成果转化通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承接生态;探索建设、运行、管理、评价机制创新和有机衔接,促进设施平台高水平开放共享。
补短板、优服务、提质量
持续建设科学家“理想之城”
持续推动“科学+城”融合发展,立足科学家需求,深入日常科研、交流、通勤、生活各个场景,加紧补齐基础服务短板,打造便捷、舒适、惬意的一流品质城市空间,全面提升支撑科技工作、服务科研人员的能力水平。
强统筹、盯裉节、促突破
持续优化机制探索创新
加强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作用,坚持院市协同、市区联动,加快推动工作机制完善;围绕人才引进、设施运行、投入机制等方面,推动一批探索性改革任务落地。
8方面84项任务谋划发展新篇
2024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围绕重点事项谋划、科技设施平台体系化建设、高效运行开放、聚人气聚科研气、科技成果产出转化、特色产业体系构建、科技交流合作、城市框架体系优化完善等8大方面,明确38条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形成84项具体任务清单。划重点——
加强统筹谋划
加强政策引导支持
立足科学中心发展需求和阶段特征,在战略科技力量协同、科技创新生态营造、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谋划政策举措。
加快完善工作机制
强化理事会统筹作用,完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落实督办机制。
加快推动科技设施平台建设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入科研状态
加快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安装和光束线调束,启动第一批线站带光调试。推动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加快实现试运行、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完成工艺验收并试运行。年内力争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全部正式运行、8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力争全部试运行。
加快推进科教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建设。推动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项目加快开展基建工程主体施工,同步推动开展设施平台建设运行模式创新探索。加速创新细胞技术研发平台、太赫兹科学技术中心平台、人机物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创新与试验平台等“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平台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力争年内全部开工建设。
提前谋划“十五五”项目布局
围绕五大科学方向,谋划有效衔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交叉研究平台项目;鼓励研究机构与科学城公司在平台建设方面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推动设施平台高效开放运行
强化科技设施平台与国家和本市重大任务融合
支持引导设施平台与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技术联合攻关;鼓励有关单位依托科技设施平台申报国家科技项目;推动开展跨设施、跨学科的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科研攻关,提升“大设施+大科研任务”融合水平。
完善设施平台开放运行机制
明确共享责任、优化共享服务、完善共享保障,全面推动大设施开放共享。强化院市协同联动,探索科学设施开放运行支持路径。鼓励项目单位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设施平台统筹管理和开放服务水平。
优化开放共享信息服务
结合智慧科学城平台建设,提升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利用中国科学院现有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在怀设施平台仪器开放共享。
持续聚人气、聚科研气
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支持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引进前沿领军人才,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开展科研攻关,不断完善健全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推动纳米能源所加强与下游企业合作,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及转化。
推动院所高校强化科研功能布局
完善支持政策,引导院所、高校围绕重点领域集聚科研团队,开展重大科研任务攻关。支持国科大雁栖湖主校区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项目建设。
强化以人为本政策服务保障
对战略科学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定制化综合服务支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人才管家”机制,为“入怀”人才生活和创新创业提供高品质服务。
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
加强科研攻坚和关键技术攻关
积极支持依托怀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科学研究,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重点领域科研攻关;持续推进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取得突破成果,依托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开展智能导钻装备研发工作。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
制定出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深度挖掘各院所科技成果,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硬科技初创型实体企业发展,助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加速构建特色产业发展体系
加快发展适应创新要求的科技服务业
支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为企业提供委托研发及检验检测服务;围绕科学研究及相关服务,加快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中介服务机构,吸引和培育知识产权、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机构,完善区域科技服务生态。
谋划创新型产业布局发展
充分挖掘各院所创新成果产出,布局与科学方向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围绕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细胞基因工程、医学影像学、免疫学等生命科学细分领域,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吸引科技创新主体产业化项目入驻。
强化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
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
支持“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建设,深入推动联盟成员之间或成员外科学中心开展科技合作项目。在科技和产业重点领域,吸引国际性科技组织在科学中心设立秘书处或分支机构。推动国际子午圈计划实施,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优势,积极谋划参与国际合作计划。
提升国际论坛活动影响力
高标准高水平举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支持办好北京大学“怀柔论坛”、雁栖人才论坛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科学论坛,形成品牌优势,增强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中关村论坛”。
持续优化完善科学城框架体系
优化完善交通体系
加快建设雁栖湖北二路、通怀路建设;开工建设密新路;推进雁栖小镇规划一路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实现开工;推进开展雁密路西延、云西四路南延、云西三路等规划道路前期工作。
提升公共服务配套保障水平
加快第三实验学校建设,增加优质均衡教育资源供给。支持国科大校医院建设,推进怀柔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提升医疗服务综合能力。
建设智慧城市应用先导区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研究科学城智慧城市规划,适度超前布局自动驾驶、智慧电网、绿电等设施应用场景;支持智慧科学城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科研服务、人才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整体提升科学城运行管理效能。
打造人文科学城
加快建设科普基地,积极承办、参与专业科学展览、科技创新、科技普及活动。推动各类科研设施向社会开放,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
6领域114个项目勾勒“理想之城”蓝图
今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进一步集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重点,以服务科学家为核心,坚持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统筹安排了科技设施、创新载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6大领域114个重点项目,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53个,续建项目61个。具体包括——
科技项目25个
包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3个,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等交叉研究平台项目10个,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太赫兹科学技术中心平台等科教基础设施项目12个。
创新载体10个
包括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项目2个,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项目(一期)、国家水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业务与实验平台等科教创新基地项目8个。
产业发展项目27个
包括高性能聚酰亚胺材料产业化平台建设项目、轻量化材料成形工业母机产业园(一期)等创新能力建设项目9个,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二厂冲压车间布局优化建设项目、中国影都数字经济产业园(08街区F3多功能地块)等技改提升及产业载体项目18个。
基础设施项目26个
包括雁栖湖北二路、雁栖镇四路道路工程、密新路改建工程等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6个;永胜110千伏输变电及供电保障中心工程、科学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能源项目10个。
生态环境项目6个
包括怀柔科学城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一期)、怀柔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等项目6个。
公共服务项目20个
包括城市客厅A地块、怀柔科学城创新馆等综合配套项目4个,雁栖小镇A区二级开发建设、雁栖小镇B地块二级开发建设等住房项目12个,101中学怀柔分校环境提升、北京第三实验学校等教育项目3个,以及怀柔区妇幼保健院迁址新建工程项目。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
下一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围绕加快科技设施平台建设及开放运行、挖掘科研成果推动产业化、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等方面持续深化部院市合作,着力打造“科学+城”现代化城市典范,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