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北京大学在怀柔科学城校区举办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性能工艺和设备验收会。平台理事长、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奎娟,苏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迟力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心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郭建东研究员、张广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魏钟鸣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裘晓辉研究员,清华大学马旭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季威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曹峰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姚裕贵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王立华教授等专家组成员以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四级调研员石旭耀、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副处长高浚淇等参加会议。
验收会合影
张锦代表北京大学对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等上级单位,以及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同仁长期以来对平台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北大始终把轻元素平台作为强化有组织科研、打造北大科研“高峰工程”的重要举措,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为平台的建设情况把脉问诊,为平台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帮助平台以本次验收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推进重点工作。
张锦致辞
平台负责人、物理学院教授江颖汇报了平台建立的背景,立项建设、安装调试设备、建设研究部门及子系统的进程,以及未来正式开放运行的计划,并重点介绍了平台团队在边建设、边运行、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突破性科研成果。未来,平台团队将坚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及转化,进一步攻坚克难,不辜负北京市及学校的厚望。
江颖汇报项目建设研发情况
预验收专家组代表张广宇介绍了预验收情况。11月21日,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相关负责人汇报,审阅了《平台建设验收报告》等有关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并实地考察项目建设进展、研发过程及成果,认为平台建设内容与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相符,平台工艺性能达标,同意通过预验收。
张广宇介绍预验收情况
验收专家组参观了平台展厅,实地考察了扫描探针显微镜实验室、低电压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纳米超快光谱实验室、微纳加工实验室、轻元素量子材料CVD材料生长实验室等各研究部代表性实验室核心工艺设备运行状态。
参观展厅
检验代表性平台核心工艺设备运行状态
金奎娟主持专家组讨论并总结验收意见。专家组对项目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认为平台建设速度快,设备先进且自主可控,产、学、研结合特色突出,并针对平台未来规划发展布局给出了宝贵意见及建议。专家组认为,项目按照可研和初设要求建成了四个实验研究部,完成了用于支撑探索轻元素量子材料,实现对全量子化效应探测和调控,并将其应用到相关器件研发所需的实验室核心系统及设备搭建;自主研制了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核心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国产化样机,并完成了科研成果企业合作转化,改变了我国高端扫描探针显微镜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平台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初步建成具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与先进开发的科研平台。平台性能工艺与设备指标达到可研和初步设计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性能工艺和设备验收。
金奎娟主持讨论,总结验收意见
高浚淇祝贺平台进入建设新阶段,并表示后续将做好服务保障,按规定落实平台运行支持,与各位科学家携手共建科学城。
王恩哥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平台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和北京市、科学城和学校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并要求平台在建设好之后要用好,以通过验收为起点,产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
王恩哥总结
验收工作由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主任贺飞主持,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长刘克新、物理学院副院长颜学庆以及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团队师生等参加。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叉是北京市按照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需求自主布局的科技设施平台,是衔接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应用和成果辐射转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北京市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于2020年8月获得北京市发改委立项批复,建设单位为北京大学、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99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2,200平方米,2020年9月开工,2023年5月工程竣工。本次通过性能工艺和设备验收后,将按程序转入试运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