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在北京怀柔科学城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是我国建成的国际首个覆盖日地空间全圈层的综合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设施,标志着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日地空间时常发生的灾害性空间天气,可导致卫星罢工、通信中断、电网瘫痪等重大风险,威胁国家安全与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刚建成的子午工程二期,就像给地球戴上了‘太空护目镜’。它的监测网更大、装备更精密、观测更清晰,能更早发现危险征兆并发出警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子午工程中心主任李晖说。
子午工程二期大型监测设备——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
据介绍,子午工程二期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新增了16个观测台站,建成了一批大型监测设备,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
全球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能连续拍摄比太阳本身宽十倍的立体影像,连日冕爆发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
子午工程二期大型监测设备——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
国际首台全季节观测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能像夜视仪般穿透高空迷雾,探测范围直达1000公里,灵敏度是国际同类设备的100—200倍;
全球探测能力最强的三站式相控阵非相干散射雷达,能给上千公里的电离层做CT扫描。
目前子午工程一期和二期已融合运行。与此同时,我国科学家还以子午工程为基础,率先提出并主导实施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