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工业遗址焕发新生;雁栖湖畔,基础科研创新奔涌。作为怀柔科学城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载体,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BIMSA)正以其蓬勃活力,向世界展示原始创新的强劲脉动。
怀柔沃土,创新同行
2025年7月13日,第三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ICBS)于北京怀柔盛大开幕,近千名全球顶尖学者再度齐聚。这场连续三届在此举办、并于2023年首届起永久落户怀柔的世界级科学盛会,其发起者与核心承载地——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BIMSA),正是这一成就的核心推动者。
2020年成立、由丘成桐先生领衔、北京市与清华大学共建的BIMSA,自诞生便扎根怀柔科学城。2021年7月13日,其永久园区正式落定怀柔,标志着与科学城共生共长进入新阶段。
BIMSA的崛起与ICBS的成功,高度契合怀柔科学城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的国家战略。从顶尖人才汇聚、前沿成果涌现,到全球盛会承办,BIMSA已成为怀柔科学城不可或缺的核心引擎,更是展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与怀柔科学中心建设成就的亮眼“新名片”。
全球顶尖人才,汇聚长城脚下
研究院创新采用“25%基础数学、75%中上游应用数学”的发展模式,以灵活机制激发人才活力。通过极具吸引力的聘用制度和充分的学术自主权,迅速形成强大“磁石效应”。目前,已成功汇聚来自全球22个国家(地区)的184位全职科研人员,其中外籍科学家占比近40%,其中包括菲尔兹奖得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考切尔•比尔卡尔、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尤瓦尔•佩雷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彼尔•约翰逊、日本学士院院士深谷贤治、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院士李淇明、日本数学学会前主席舟木直久等国际知名学者。国际化科研社区初具规模。
创新沃土深耕,前沿硕果盈枝
短短五年,这片曾经的工业热土已蝶变为基础科研的创新热土。研究院聚焦基础数学、复杂系统、数学物理、计算科学等领域,组建了14支精锐科研团队,结出累累硕果:
开创性发展GLMY理论,突破传统代数拓扑局限,为解析复杂系统中的“非对称关系”和“高阶互作关系”提供了新范式。
提出了“超网”模型,利用GLMY同源性构建统计力学框架,为解析物种相互作用、疾病成因、衰老机制乃至气候变化、金融市场等复杂系统的高阶互动提供了革命性视角。
提出了量子傅里叶分析方向和量子图形语言,在奠基性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并回答了多个领域的公开问题。
建立了一个量子液体的数学理论,将包括拓扑物态在内的所有量子液体组织在同一个数学结构中。
提出了经典模拟变分量子算法的多项式新途径,这一变分量子算法在精度和速度上均优于量子硬件,可应用于更广泛类别的量子电路中。
揭示了量子场论中隐藏零点与增强的紫外标度之间的重要等价性,为散射振幅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有望弥合量子场论与量子引力之间的鸿沟。
填补了拓扑统计学领域的学术空白,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复杂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
贯通产学研链条,赋能高质量发展
BIMSA积极搭建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坚实桥梁。联合清华大学孵化的高科技企业——清雁科技,依托区块链、密码学与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数据资产化解决方案。与中国商飞签署整体合作协议,以国产大飞机研制需求为牵引,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全面助力提升大飞机产业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在怀柔科学城的创新生态中,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正成为连接全球顶尖智慧、探索基础科学前沿、驱动产学研融合的关键力量,持续为这座百年科学城的崛起注入核心动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