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政府,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节点上举办2021年北京科技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为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按照《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国科发智〔2021〕77号)要求,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将共同主办2021年(第27届)北京科技周活动(以下简称科技周),重点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北京科技发展取得的代表性成就,充分展现“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局起步的坚实基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同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着力体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切实做好本届科技周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与主题
(一)时间
2021年5月22日—28日。
(二)主题
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号召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回顾党领导北京科技发展历程,全面展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代表性成果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展示科技支撑疫情防控、北京冬奥、脱贫攻坚、科普惠民等方面显著成效;充分展现“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局起步的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三)主要内容
1.突出宣传党领导北京科技发展历程。重点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北京科技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举措和代表性成就,突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北京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展现“十四五”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谋篇布局。
2.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局成效。展示国家重大专项、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新型研发机构、高精尖经济结构、数字经济、“三城一区”主平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人才队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成效和成果。
3. 科技战疫成果。重点展示北京疫苗研发、诊断试剂和药物研发成果,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在战疫中的应用成果。
4. 科技冬奥成效。紧密围绕“智慧冬奥”主题,按照“智慧办赛、智慧参赛、智慧观赛”三大板块,推介“智慧冬奥”理念,体现科技创新有效提升赛事体验的“智慧”新魅力。
5. 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突出展示科技支撑脱贫攻坚、完成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方面的成果。
6. 科普惠民成效。重点展示设计创意产品,绿色环保技术、绿色智慧能源等绿色发展有关成果,视听技术以及科普图书、视频、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等科普展项。
二、活动安排
(一)启动式
启动式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由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将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市领导、有关部门、科学家、外国专家、学生、社会各界代表出席,参观科技创新和科普展览,参与现场科普互动体验活动等。
(二)主场展示活动
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展示科技创新、科技战疫、北京冬奥、脱贫攻坚、科普惠民等成果。彰显北京科技创新、科普事业支撑创新发展成效,促进公众了解、体验、分享科技创新成果。
(三)分会场活动
在“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设立分会场,并与主场活动进行互动,充分展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作用;设立科幻分会场,充分体现科普、科幻、科技创新整合互促发展。
(四)市区联动活动
1.各区要结合本区域优势资源特色,组织好、举办好、宣传好、统计好本区科技周主场及全区域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所在区要突出展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并与主场活动进行互动。
2.市科普工作联席会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围绕科技创新、科技战疫、科普惠民,举办丰富多彩的行业品牌活动。
3. 各高校院所在科技周期间面向社会展示高端科技资源,讲解相关科技知识。
4. 各科普基地、社区科普体验厅、科普示范社区、创新型科普社区、“六型”社区要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社区组织好主题科普活动,提升基层科普活动水平。
(注: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若届时无法组织实体展览相关活动,将举办线上科技周。请各区、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根据北京市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要求,合理确定举办方式。)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区、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精心组织,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市区科普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作用,密切配合、集成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不同受众需求,认真办好科技周活动,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办出特色,切实保证科技周活动实效。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勤俭办会原则。
(二)精心策划、制定方案
各区、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应按照通知要求,尽快制定科技周活动方案,精心组织策划重点活动。各区应成立科技周领导机构,制定本区科技周总体实施方案。
海淀区要做好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的属地保障工作,包括疫情防控、安全保卫、交通维护、组织参观、场地提供、环境整治等。
(三)周密部署、确保安全
线下活动要严格执行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加强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措施、安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制定安保工作方案,落实防火、防踩踏等意外事故应急措施。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防护物资配备,设置应急区域,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消毒清洁、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安排专人进行疫情防控措施培训。
线上活动要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预防措施、处置方式做出明确部署,加强软硬件网络安全技术支撑,防止危害网络安全突发事件。
各主办、承办单位要充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科技保密工作。认真制定活动应急预案,确保活动举办安全有序。
(四)注重联动、加强宣传
各区、各成员单位、各相关单位要重视科技周的宣传报道,组织动员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基层,及时全面地宣传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重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优势,推动媒体融合,以互联网为平台,创新科普宣传方式,拓展科普宣传载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两微一端”作用,采取微视频、微动漫、H5、VR、AR、MR等新技术开展宣传,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科技周的传播效果。
(五)认真总结、及时反馈
各区、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在本届科技周结束后认真总结,及时提供活动信息及相关情况,于6月4日前将科技周总结报告、相关影像资料及媒体报道等(视频不超过3分钟)报送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祖宏迪、李杨
联系电话:66150861
交换件发至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文化科技处(科普处)
邮寄地址:西直门南大街16号南楼四层,李杨(收),13811193620。
电子邮件:kplx123@126.com
特此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1年4月25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