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大赛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积极构建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
创新要素集聚平台
有关赛事信息
一起来看通知详情
各有关单位:
按照《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22〕79号)及《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方案》工作部署,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继续秉承“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机制”的办赛理念,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暨中国·北京创新创业大赛季(2022)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大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要素集聚平台,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全市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科技创新激发最强生产力
创新生态构筑产业新格局
二、大赛时间
2022年6月—9月
三、组织单位
(一)指导单位
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全国工商联、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二)主办单位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经信局, 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
四、赛事组织
(一)参赛条件
1.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
2.企业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且为非上市企业。
3.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
4.大赛按照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进行比赛。工商注册日期在2021年1月1日(含)之后的企业可参加初创企业组比赛,其他企业参加成长企业组比赛。
5.入围全国赛的成长组企业须已获得过任一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登记网址:www.innofund.gov.cn)。
6.在往届大赛全国总决赛或全国行业总决赛中获得一、二、三名或一、二、三等奖的企业不参加本届大赛。
(二)领域设置
大赛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7个行业领域。
五、赛事流程
按照《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方案》中地方赛工作流程,大赛按照以下时间节点及行业初赛-行业复赛-行业决赛-国赛推荐流程开展赛事组织工作:
(一)系统报名
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自愿登录大赛官方网站(www.cxcyds.com)报名参赛。
注册截止日期2022年6月23日
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6月30日
(二)参赛确认
系统报名截止后,将报名系统内符合参赛条件企业进行系统确认,2022年7月8日前完成参赛项目确认工作。审核确认的内容包括:
1.参赛报名材料是否真实完整。
2.参赛企业是否符合参赛条件。
3.参赛企业填报属地是否准确。
(三)行业初赛
2022年7月11日-20日(拟定)
各行业赛初赛组织评审专家通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管理平台对参赛企业在报名系统内提交的参赛材料进行网上评审,每个项目参评专家不少于3名。
(四)行业复赛
2022年7月21日-29日(拟定)
各行业赛复赛采用线上路演8分钟+评委当场打分提问5分钟的评选方式,每个项目参评专家不少于5名。比赛过程全程线上直播,所有评分数据及现场录像留存备案。
(五)行业决赛
2022年8月1日-10日(拟定)
各行业赛决赛采用线上路演8分钟+评委当场打分提问7分钟的评选方式,每个项目参评专家不少于5名。比赛过程全程线上直播,所有评分数据及现场录像留存备案。所有入围行业决赛参赛企业需接受指定尽调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工作,保证参赛企业信息真实有效。
(六)国赛推荐
2022年8月31日前
按照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推荐入围全国赛项目数量分配原则,根据大赛各行业赛参赛项目数量比例分布及各行业赛决赛成绩排名,确定大赛推荐入围全国赛企业范围。
(七)颁奖礼
拟于2022年9月举办大赛颁奖礼,为获奖企业、服务机构颁奖,同时联合主流媒体开展赛事总结宣传,挖掘获奖企业宣传亮点,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提高大赛及获奖企业媒体曝光率。
六、奖项设置及奖励政策
(一)奖项设置
根据行业决赛比赛成绩将评选出本届大赛行业赛成长组、初创组一二三等奖获奖企业,获奖企业数量根据各行业赛报名参赛企业数量最终确定。
(二)奖励政策
1.大赛行业赛一、二、三等奖获奖企业可享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创新项目最高30万的政策资金支持。
2.大赛行业赛一、二、三等奖获奖企业享受北京市积分落户创新创业指标加分资格。
3.获奖企业优先推荐参与中关村论坛相关展览展示活动,提高获奖企业曝光率。
4.获奖企业可推荐参加2022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
七、赛事服务
大赛以市场化手段打造浓缩版专业孵化、产业加速服务模式,匹配从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加速器,直到产业园区的孵化资源服务链条,为参赛企业提供投融资对接、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创业培训导师辅导、主导产业园区匹配用地等专业资源。
(一)投融资对接
一是联合北京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授信服务,以及联合担保公司为参赛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二是邀请头部投资机构推荐优质评委参与赛事评审工作,以比赛路演形式为参赛企业对接投融资资源。
(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持续整合实验室、小试中试基地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资源,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资源清单,面向参赛企业推广开放,为企业提供研发设备、场地等。
(三)产业园区匹配用地
根据参赛聚焦产业及用地需求,为企业匹配专业化产业园区用地,并针对优胜项目入驻价格从优。目前已对接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埃米空间、国联万众、元航天汇等机构,可为参赛企业提供生产、实验属性用地。
(四)大企业加速服务
联合PNP中国、翠湖科创等机构,面向参赛企业开展大企业加速对接服务,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目前已与PNP中国保险科技、智慧城市、移动出行等领域大企业对接加速营以及翠湖科创2022年度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创业合伙人项目开展对接合作。
(五)创业培训导师辅导
联合奇绩创坛、联想之星、北创营、创业黑马、亚杰汇等创业培训、加速机构,推荐参赛企业优先入选创业加速营。
八、参赛咨询
北京赛区咨询电话:
010-64840867
技术支持电话:
010-88656381/6382/6219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