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5个行动方案,构建“1+5”系列政策体系,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了“新场景方案”制定相关背景和内容。
方案出台背景与意义
新场景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条主线,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和培育优化新经济生态。
明确了“十百千”发展目标:
建设“10+”综合展现北京城市魅力和重要创新成果的特色示范性场景,
复制和推广“100+”城市管理与服务典型新应用,
“新场景方案”主要内容
“新场景方案”不求面面俱到,根据当前新需求,推出有基础、可操作、“能解渴”的十个重点任务,即“十个面向”:
面向智能交通,部署5G车联网路侧基础设施,建设云平台,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在城市出行、物流运输等场景应用,构建绿色安全智慧出行体系。
面向智慧医疗,推进“1+N+1”互联网医院建设,整合线上和线下医疗资源,推进医联体和“智慧医院”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医药健康交叉融合。
面向城市管理,推广海淀城市大脑场景的组织经验,重点建设智慧社区、环境治理等应用场景,大力发展城市科技,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面向政务服务,聚焦“全程网办、全网通办”,推进“减材料、减跑动、减时限、减环节”,实现工作日全程交互式在线实时服务,赋能效率提升。
面向线上教育,建设数字资源共享交换中心和统一服务门户,试点建设智慧校园,以数字化驱动教育现代化。
面向产业升级,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助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兴服务经济发展。
面向央企服务,在金融、能源、电力、通信、高铁、航空、建筑等领域,组织凝练一批具有较大量级和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探索数字融合发展新模式。
面向“科技冬奥”,围绕办赛、参赛、观赛等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加快智能技术体验应用。
面向重点区域,加强“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天竺综合保税区的重大应用场景组织设计。
面向京津冀,将工业升级改造应用场景列为协同创新重要内容,聚焦重点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需求,支持企业参与场景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产业链生态。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
将创新服务理念,广泛引入行业专家、头部企业参与场景设计;
实施“包容、审慎、开放”监管新方式;
实行“揭榜挂帅”集中攻关新机制;
组织公平竞争、择优培育的供需对接新形式;
推动市级向各区、政府向社会的数据有序开放;
形成市区两级场景建设新合力。
北京市科委将以更加开放的场景、更加包容的监管、更加优质的服务,打造数字经济的新生态。
下一步,北京市科委将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区,加强宣讲培训和落实服务。希望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共创未来。
记者提问:请问如何理解“新场景方案”的“新”字?在新场景组织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如何协调?
“新场景”的“新”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设理念新。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通过新场景,为企业创新发展配置资源。新场景不是简单的政府工程项目招标、政府购买服务,而是通过政府提供场景,为企业赋能,通过场景解决政府效能、企业效能、服务效能的提升;
二是应用领域新。针对政府管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大城市治理问题,充分运用AI、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为问题解决提供应用;
三是运行模式新。通过场景建设,使企业新技术得到验证和迭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同时得到商业模式和市场价值的扩大;
四是组织形式新。新场景建设不完全是政府引导,而是政府“搭台”,在场景设计中引入专家、龙头企业参与,把市级数据向区级、政府数据向社会有序开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同时,在监管方面,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在政策上形成突破。此外,要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以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场景建设。
在新场景的组织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角色不同、作用不同:
政府负责“搭台”。场景项目不全是政府投资,而是通过场景吸引社会化投资;梳理痛点、难点问题,提出场景清单;
市场负责“验证”和配置资源。通过试验空间、市场需求,推动新技术从概念走向实践,带动业态融合;
企业既要参与“出题”,也要参与“解题”。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