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诞生出一系列领先世界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从8月3日起,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创新成果》第二季,向您介绍这些优秀的创新成果,讲述这些成果诞生背后的扎实工作。
在香港的铁路荃湾线、包头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矿上,都应用着一种相同的智能驾驶技术:智能车辆车路协同感知与控制技术。这一技术将车与车、车与路连接起来,实现了车与路的协同感知和控制,保证了道路交通安全,提高了道路利用率,有效解决了自动驾驶车辆感知视野小等难题。这一创新成果由北京的科研团队研发,实现了在地铁、矿区等场景中无人驾驶。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智能车辆车路协同感知与控制技术。
智能车辆车路协同感知与控制技术是一整套的软硬件结合的系统。硬件上包括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设备。软件上包括动态路径规划与计算、V2X协同交互、平台智能调度和车辆纵横向精准控制技术等,形成了一整套端、边、云架构的无人运输整体系统解决方案。
该技术能够将车与车、车与路连接起来,实现了车与路的协同感知和控制,从而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提高道路利用率,这一方案有效解决了自动驾驶车辆感知视野小等难题,并逐步实现了在地铁、矿区等场景中的无人驾驶应用。
“地铁是个封闭的环境,矿里的矿车也是,因此我们用大量的样本和实际案例来练习,提高它的精度。由于是特定场景,跟其它的算法有所不同,算法上,我们进行了调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余贵珍
智能车辆车路协同感知与控制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白云鄂博稀土矿、霍林河露天煤矿等矿区,并率先开展研制出了国际上首个在用矿车无人驾驶运输系统,此外,在北京地铁燕房线、上海地铁六号线、香港地铁荃湾线等进行应用。
智能车辆车路协同感知与控制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全过程都获得了北京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与支持,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交控科技轨道交通联合基金项目为纽带,余贵珍团队和交控科技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并进一步得到企业课题支持,将这一项目成果率先在城市轨道交通上应用,在产业化道路上快速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专项持续对余贵珍团队进行了支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