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3日起,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创新成果》第二季,向您介绍这些优秀的创新成果,讲述这些成果诞生背后的扎实工作。
当今,人们对于机器人的研究十分活跃,应用也日趋广泛。日常生活中,有扫地机器人、早教机器人……工厂车间里,有运输机器人、作业机器人……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用型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是由北京科学家和医疗团队一起研发完成的,它是国际上第一台兼容多模影像的通用型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也是第一个入选中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手术机器人产品。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通用型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
通用型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这一创新成果研发出国际上第一台覆盖脊柱、骨盆髋臼及四肢的手术机器人,将骨科机器人手术适用范围从3个部位扩展到13个部位,将临床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别,达到国际领先的0.82mm,并成功完成世界上首例机器人辅助上颈椎手术,这一创新成果还涉及了一系列机器人微创手术工具,满足全角度工具追踪、高稳定手术通道保持等多种临床需求,并国际首创了9种机器人辅助骨科新术式。
通用型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目前已经在我国17省、市、自治区,35家医院应用,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近4000例,效果良好。
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多家单位组成医疗机器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出了通用型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这一创新成果。
“北京市科委对我们的支持是全面而具体的。对于我们这种医工协作开发方式的支持,提供基金、政策的支持,提供创新通道、企业注册时的一些先行先试尝试的支持。”——徐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