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北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加紧谋划布局,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立足服务和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构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努力走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路子。
01 科技助力,众志成城:打响科技抗“疫”攻坚战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北京市科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召开党组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由医药健康、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科技防治专家组,全力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对接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迅速组织、支持和推动开展相关领域科技攻关和技术支撑工作,并形成细分领域专人对接服务机制,每日追踪进展,随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市科委迅速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加大协同攻关,布局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研发,支持AI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市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自清洁口罩等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开展冷链消杀等5条路线研发;会同市卫健委、市药监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推动“政、医、研、产”上下游衔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应急审批绿色通道。
截止到2020年底,京产新冠疫苗率先获批附条件上市,北京4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5个团队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临床试验;9个检测试剂获批上市,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同时,市科委组织参加科技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相关新闻发布活动11次,全面介绍北京建立健全应急协同工作机制,诊断试剂、疫苗、药物研发等新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成效和相关科普知识,及时为社会公众答疑解惑。
02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正式开通
2020年2月1日,北京医学会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开通“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线医生咨询平台”。平台采用5G、人工智能、视频通信、远程医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疫情防控期间,千余名北京医生将接续排班,7x24小时面向广大市民提供咨询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获取疫情防治知识和医生在预防、就医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引导市民缓解焦虑、有序就医,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减轻公共医疗资源占用压力。截至目前,主平台和分平台访问量超过5800万人次。
2020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网站上用英文和法文发布了北京市应对新冠疫情创新性行动举措案例——新技术助力在线医生咨询平台建设。
03 “京科医药10条”发布,加强新冠肺炎科技攻关促进医药健康创新发展
2020年2月2日,为了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保障市民健康,北京市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医疗保障局、市药监局、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促进医药健康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0条优惠政策,以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保障市民健康,提升医药健康创新发展水平。
0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技防治研究启动首批应急项目
05 北京企业科技成果助力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
2020年2月8日,武汉雷神山医院交付使用,首批医疗队员进驻并收治首批患者。由北京市科委支持相关企业实施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两座医院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06 京鄂开展疫情防控科技合作对接,组织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用于疫情防控一线
2020年3月13日,北京市科委与湖北省科技厅以视频形式召开科技支撑疫情防控合作对接会。市科委主动与湖北省科技厅对接,共同研究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作为试点单位,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围绕进一步提升智能化诊疗和服务水平,组织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用于疫情防控一线。微芯研究院、智源研究院、推想科技、数坤(北京)网络、格灵深瞳等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在疫情防控一线应用,发挥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
07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项目有序复工复产
目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土建工程已完工、全面进行设备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部分建筑单体主体结构封顶、完成总体工程量的45%;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主体结构封顶;子午工程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08 强化科技资源服务支持企业,首都科技创新券优先支持科技防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部署,强化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服务支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挥科技对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作用,北京市科委、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利用首都科技创新券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加快创新券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优先支持科技防疫和复工复产创新券项目,鼓励企业用好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以及创新券政策。
09 举全市之力支持新冠病毒疫苗研制跑出“北京速度”
7月,北京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新冠疫苗紧急使用。12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国药中生北京公司的新冠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成为我国首个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至2020年底,全球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中,我国有15项,其中北京研发的占7项,覆盖国家5条技术路线;全球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中,我国有6项,北京研发占4项,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10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支撑科技抗疫走出去
中国科技界坚持科研攻关和疫情防控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完善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以务实有效的举措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世界各国科技界同行一道,分享科研成果和抗疫经验,履行将新冠病毒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庄严承诺,促进国际疫情防控政策对话交流,推动建立疫情防控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以实际行动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以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创新智慧和力量。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