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科技伦理研究中心(CEST·BISCRM)成立暨“生命科学与哲学”系列学术沙龙启动大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 22 个机构、41 个细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会议分别由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干细胞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宝洋、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郝刘祥主持。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郝刘祥所长、北京干细胞研究院刘光慧副院长、王红梅副院长、科技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彭耀进共同为中心揭牌
周琪致辞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干细胞研究院理事长周琪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科技伦理研究已成为我国进行负责任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科技伦理研究中心以人类命运和中国发展的新时代命题为关切,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共议负责任创新、推进高水平科技伦理研究的平台,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郝刘祥致辞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郝刘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物技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重要影响。
中心的成立,有利于从哲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研讨生物技术发展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生物学和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与北京干细胞研究院在“生命科学与哲学”系列学术沙龙等方面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科技伦理研究的发展。
彭耀进介绍中心成立背景
北京干细胞研究院彭耀进副研究员在介绍中心成立背景时表示,研究院在生物技术研发和科技伦理治理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科技伦理研究中心的愿景和目标是建成汇聚多学科,连接各领域的平台,成为科技创新、科技伦理研究和治理工作的桥梁和纽带。
会上,周琪院士为中心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中心的成立,基于研究院的强大科学研究实力和负责任创新精神,能够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搭建科技伦理研究充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将切实推动跨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创新合作与协同研究。
科技伦理研究中心成立后,北京干细胞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启动了“生命科学与哲学”系列学术沙龙,该高端学术论坛是研究中心承办的科技伦理研究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参会人员合影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中国科学与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综合处处长王大鹏、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卢春龙、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位分委会主席李正风等出席了当天大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