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你了解它们在交通领域的深度应用吗?7月19日,首届“北京智慧交通开放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大赛背景
为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成果在交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推动交通领域高价值公共数据向社会安全有序开放,优化城市交通运行,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举办首届“北京智慧交通开放创新大赛”。
报名要求
本次竞赛是智慧交通领域的专业赛事,参赛团队由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机构负责组建,鼓励各单位优势互补、联合组队,为充分利用竞赛资源、加快竞赛成果落地,目前暂不开放个人报名,每个参赛团队最多可以选择2个赛题。
赛道安排
本次竞赛是智慧交通领域的专业赛事,参赛团队由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机构负责组建,鼓励各单位优势互补、联合组队,为充分利用竞赛资源、加快竞赛成果落地,目前暂不开放个人报名,每个参赛团队最多可以选择2个赛题。
1.算法赛道
参赛团队基于特定问题提出解决算法,经初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性后,进入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利用开放脱敏后的真实数据,训练模型与算法,持续优化特定的指标,按照精度、速度等技术指标确定排名。
2.方案赛道
参赛团队针对特定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经初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性后,进入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利用开放脱敏后的真实数据,实际搭建系统,应用和展示方案成果,按照方案创新性、实用性、数据融合和应用程度、实际运行结果等指标确定排名。
赛道设置
题目一:路口流量短时、长时预测
问题描述:从时间、空间维度针对路口流量进行建模预测,预测流量为各路口分方向流量。
开放数据:一个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的至少1条直行车道、1条左转车道的每5分钟时间间隔的全天24小时的连续交通流量,需要2019年9月份整月数据。
成果要求: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建立适应北京市交叉口不同车道5分钟/15分钟交通流预测模型或方法,方法不限。长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建立适应北京市交叉口不同车道每小时交通流预测模型或方法。
题目二:流量OD分析
问题描述:给定路网信息,各个路口的红绿灯及交通流量信息,通过分析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预测缺失路口各个方向的交通流量。
开放数据:4个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的所有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每5分钟时间间隔的全天24小时的连续交通流量。(需要2019年9月份整月数据)等。
成果要求:建立适应北京市交叉口不同车道每15分钟缺失交通流量模型或方法。
题目三:干道信号灯协调控制
问题描述:对于指定的一条主干道,通过对该主干道的车流进行分析,给出该主干道最佳的协调控制方案。
开放数据:8个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的所有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每5分钟时间间隔的全天24小时的连续交通流量。需要2019年9月份整月数据(拟选用两广路,从广安门路口到广渠门外共8个路口的数据)等。
成果要求:计算8个路口具体的配时方案:各个路口的周期时长、绿信比、相位差、时段划分方案、协调子区方案;建立适应北京市路网特点和交通流特点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法。
题目四:共享单车出行里程计算
问题描述:基于共享单车订单数据及GPS数据,还原出行路径并计算出行里程,使里程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为准确估计共享单车单次出行的碳减排量提供支持。
开放数据:共享单车订单数据和共享单车导航数据,每条数据为一次共享单车出行记录,包含出行记录唯一编码、出行起终点坐标、出行起终点时间、以及出行GPS轨迹点坐标等。
成果要求:计算基于共享单车订单数据和每条出行记录的出行里程。过程需要对共享单车订单数据的出行记录和GPS轨迹点进行清洗、基于北京市道路路网对每条共享单车订单数据中缺失GPS轨迹点进行补齐和修正,然后基于新算法和补充完整的GPS轨迹点坐标计算整个出行的出行里程。
题目五:出行方式识别
问题描述:通过对不同方式出行过程中产生的GPS数据开展分析,以精准识别出行记录数据对应的出行方式,需区分的方式有步行、骑行、小汽车三种。
开放数据:步行、骑行导航数据和小汽车出行数据。
成果要求:根据出行记录数据中的GPS轨迹点特征,确定给定出行记录的出行方式。
题目六:交通拥堵时空演变特征可视化
问题描述:从时间、空间等多维度分析重点交通拥堵区域特征,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表达。
开放数据:某个区域的地面公交每分钟数据(日期、上车点、下车点、行业、经度、纬度、上车次数、下车次数)、公交车辆GPS数据、公交站点数据等。
成果要求:以公交实时数据给出该重点交通区域的24小时的交通状态,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提供可视化方案。
题目七:基于不同车型的道路交通状态分析
问题描述:分析一个区域或一个路网上的所有车型组成和比例,对于交通状态的影响。
开放数据:北京五环外某个区域的卡口每分钟交通流数据和车型数据。
成果要求:利用卡口实时交通数据给出该重点交通区域的24小时的交通状态,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提供可视化方案。
大赛流程
报名
本次竞赛官方网站为http://tc.itsbeijing.top/,参赛团队登陆竞赛官网,按要求下载报名表,加盖公章后提交竞赛组委会。
时间:7月19日~8月5日
初赛
初赛通过互联网进行,竞赛组委会对参赛团队报名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参赛团队即可获取部分通过互联网开放的竞赛数据、参加初赛。
时间:8月9日~8月30日
初赛评审
竞赛组委会将组织初赛评审专家,对初赛作品进行打分排名,根据打分排名确定入围决赛团队。
决赛
决赛在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举办,在决赛环境中开放全部竞赛数据,决赛环境为封闭的局域网环境,参赛团队在决赛环境中离线部署各自系统、调取数据、形成最终的参赛成果,为促进数据融合应用,参赛团队需自带数据的,可向竞赛组委会提出申请,经同意后自带数据参加决赛。
时间:9月6日~9月17日
决赛评审
竞赛组委会将组织决赛评审专家,对决赛作品进行打分排名,根据打分排名确定获奖团队。
颁奖
主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为获奖作品团队颁发获奖证书,并计划安排优秀获奖作品进行发布和路。
时间:计划9月底,地点另行公布
上述时间安排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竞赛开展情况适时调整,请及时关注竞赛官网,获取最新竞赛信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