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科兴、国药疫苗年产值合计达2200亿元。在疫苗产业带动下,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跻身千亿级产业集群。
《推动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原有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基础上,加快推动形成新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机器人和高端装备。
“十四五”期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将成为北京市生物技术和大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区,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也将成为城市南部地区打造首都发展新高地的重要动力。
经开区
全环节服务 为企业装上高质量发展“引擎”
近日,经开区1-10月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经济数据新鲜“出炉”: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产值1435.5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61%。其中,瓦里安医疗、百普赛斯生物、金豪制药等12家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增速超过50%。
生物医药企业的集群式高速增长来自于经开区孕育的良好生态。
2011年,经开区建成生物医药园并依托国企平台公司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大“生物医药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和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G20)创新成果转化基地,这也是北京经开区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药孵化和成果转化的超前布局。
十年来,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聚焦企业项目落地和产业生态培育,创新要素供给,优化新药、药械的审评审批,经过长期的培育与积累,聚集了拜耳、赛诺菲、悦康、同仁堂等生物医药企业1700余家。其中,生物医药园累计引入320余家创新企业,逐步形成了新药研发、诊断试剂、临床检验、医疗器械、技术服务以及配套服务机构为主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吸引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今年,经开区在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率先搭建“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全环节服务体系,强化产业服务系统集成、协同联动、开放创新,为生物医药企业培育了发展沃土。
据统计,今年经开区涌现出新上市企业共11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5家,占比近半数。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依托科技研发优势和协同创新生态,助力经开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园
大兴区
助全球抗疫、迎来爆发式增长
今年1-10月,科兴、依生、沃森等疫苗研发生产企业成绩斐然,带动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66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466.5亿元,同比增长710%。其中,科兴一家企业年产值已超千亿元。
新冠疫苗支援全球抗疫
一年多前,在科兴中维疫苗研制起步阶段,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启动应急机制,完成应急科研立项和经费下达,为企业开展疫苗研发提供了财政资助资金。大兴区政府第一时间协调出7万平方米基地厂房,专门用于科兴中维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建设,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短时间内办理了各项开工手续。
目前,科兴中维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年产量超20亿剂,已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紧急使用,助力全球抗疫。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创新引领打造全产业链园区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战略,目前已实现“新药筛选-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医药研发及检验为核心板块,现代中药、创新化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为主体板块,以动物药、大健康为拓展板块的“1+4+2”产业的格局。
基地集聚创新资源,入驻国家级院所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为入园企业在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已拥有企业5000余家,其中高新企业167家、上市企业18家、规上工业企业66家。仅今年,就吸引新注册项目498家,其中1000万以上109家。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
未来五年,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将紧紧抓住医药健康产业爆发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成为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式高质量发展,打造生物医药领域的城南品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