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日前召开,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这是京津冀首次召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为三地协同发展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也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动力源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之领航指路、把脉定向。继今年5月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和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习近平总书记6月30日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重要要求。这段时间,三省市都作了部署安排,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召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就是要推动三省市在交流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要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建好北京“新两翼”、唱好京津“双城记”、深化京冀高水平合作。疏解对北京来说是减量,但恰恰是倒逼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机遇;对京津冀来讲,疏解是将北京的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进行优化配置,可以推动区域优势互补,提升京津冀整体竞争力,成为重要动力源。目前,疏解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接下来要坚决支持央属标志性项目疏解,共同深化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同时加强政策衔接,确保非首都功能疏得出、落得下、能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要自觉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北京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服务周边、服务全国,是分内之责。特别是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过程中,让这些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开花结果,有助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要共同建好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健全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立足三地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化区域分工合作,促进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区域整体活力。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协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广泛惠及三地群众。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只有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我们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加强三地群众需求的对接,推进“12345”热线协同联动。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深化创新,带头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向河北延伸,不断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提供保障、创造空间。如今,我们在既有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机制,组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以及14个重点领域协同专题工作组和1个毗邻地区协同专题工作组,形成了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的工作体系。同时,制定了“计划+清单”,形成了三年有计划、当年有“折子”的任务体系。当务之急就是进一步细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对照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任务清单,抓紧明确落实措施,压实各方面工作责任,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愿景图变成施工图、时间表变成进度表,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上下同欲者胜,众志成城者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每个人都重任在肩。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宏伟蓝图变成生动图景,在广袤的幽燕大地,掀开新的发展篇章。(京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