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第一
“高被引科学家”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R&D经费投入强度
和独角兽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
2023年
是北京科技创新迎来收获的一年
在全国甚至全球取得了多项第一
01
北京蝉联自然全球科研城市第一
2023年11月,《自然(Nature)》增刊发布2023年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榜单。榜单显示,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五个中国城市,北京位列世界第一,其次是上海(第三)、南京(第六)、广州(第八)、武汉(第十)。
2023年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榜单
北京自2017年以来一直稳居该榜单首位。北京在自然指数中的贡献份额占到中国整体产出的19.3%,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聚集效应。在自然指数关注的地球与环境、生物、化学、物理4个学科类别中,北京是各类贡献份额上升最快的城市,北京和上海是全球实力最强的合作城市。报告通过追踪全球城市(都市圈)82本国际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发表论文的表现,对全球领先的城市(都市圈)科研产出与合作进行量化排名。
02
北京“高被引科学家”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2023年11月,全球知名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发布2023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北京以411人次首次位居全球城市首位,波士顿(371人次)和纽约(220人次)分别位居二、三名。中国科学院以270人次首次位居各机构首位,超越哈佛大学(237人次)。此外,北京有四家高校入选全球机构Top100:清华大学(第5)、北京大学(并列25)、北京理工大学(并列40)和中国农业大学(并列96)。
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
中国内地及北京地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历年数量统计表
03
北京6个学科中排名全球第一
2023年11月,清华大学、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报告显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前三名,粤港澳大湾区位列第六、上海第十。报告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三个维度,对全球10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发布
学科策源地分析显示,33个城市评估为全球学科策源地,其中包括旧金山-圣何塞、波士顿、纽约等10个美国城市(都市圈),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等6个中国城市(都市圈)。在科学、技术、工程与医学(STEM)领域的 11 个学科中,北京在化学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农业兽医和食品科学、工程等6个学科中排名全球第一。
04
北京R&D经费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第一
2023年9月,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取得新突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
2016-2022年北京R&D经费投入及强度图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个,依次为北京(6.83%)、上海(4.44%)、天津(3.49%)、广东(3.42%)、江苏(3.12%)、浙江(3.11%)和安徽(2.56%)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12个,前三位依次是广东(4411.9亿元)、江苏(3835.4亿元)、北京(2843.3亿元)。
05
北京获中国专利奖数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
北京获中国专利奖数量统计表
2023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北京地区共有152件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其中金奖8项,占全国总数的20.5%;银奖23项,占全国总数的30.7%;优秀奖121项,占全国总数的14.7%,北京地区金奖、银奖获奖数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首位。
06
218件!
北京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国第一
2023年4月,《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本市2022年专利授权量突破20万件,达到20.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8万件,商标注册量38.7万件,著作权登记量105.4万件。截至2022年12月,本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8.3件,稳居全国第一。
北京市2012-2022年每万人专利拥有量
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达到5家,数量同样居全国首位。
07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 北京排第一
2023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3(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篇)》在京发布,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个类别中,北京入围数量均领跑全国。其中,112家企业入围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10所高校入围全国科技创新高校50强,28家研究机构入围全国科技创新研究机构50强,北京对全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该报告由八月瓜创新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和21世纪创新智库共同研究编制。报告分别遴选出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全国科技创新高校50强、全国科技创新研究机构50强,为分析各地、各领域的创新主体发展状况提供借鉴。
08
北京蝉联中国城市科创发展指数第一
2023年2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在报告发布的2022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北京蝉联榜首。同日发布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22”显示,2012年到2021年,首科指数增长达78.5%,首都创新水平自2012年以来持续攀高,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明显加速,北京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
首科指数是全国首个针对单一城市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自2012年起每年发布,连续、动态地跟踪和度量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被视为客观反映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晴雨表”。具体分项指数方面,北京在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方面增长强劲,得分增幅分别为34.63%、49.94%、79.91%和107.39%,其中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指数得分快速攀升成为拉动首科指数总体得分增长的主要动力。
09
114家!
北京独角兽数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
根据12月份最新梳理情况,截至目前本市独角兽企业数量114家,较2023年中期增加6家,较2022年同期增加12家,近五年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数量。本市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5215亿美元,超级独角兽(估值过百亿美元)5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60%以上。
从企业领域看,北京的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电子商务、软件服务、企业服务等行业,包括字节跳动、京东科技、地平线、小马智行、天眼查等。
10
中关村示范区位列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一
2023年2月,原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关村示范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位。
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是针对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综合测评结果的反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5项一级指标组成。
11
中关村蝉联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第一
2023年10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现场发布最新版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在2022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中,中关村示范区综合竞争力蝉联第1名,其中,环境、技术、人才、合作等4个单项竞争力排名均位列第1名。
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是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评价,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全面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排名前5名的园区分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2024年
我们将继续逐梦前行
奔跑吧,北京科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