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北美赛区决赛在京举行,一批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创业者、科学家齐聚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演创新力比拼。
“未来三到四年,我们的产品将会占领激光雷达10%的市场。”舞台上的睿镞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如新信心十足。在与两位昔日的同窗好友共同回国创业之前,陈如新是索尼全球研发总部的情感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与他一同回国创业的杜德涛,曾任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光学部首席科学家,是飞秒激光治疗近视眼LASIK的专利发明者。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张自力则是嘉实基金首席科学家。
2019年,他们回到北京,创立睿镞科技。“我们从事的激光雷达领域,需要最顶级的人才,回国创业,中关村是我们心目中的不二选择。”陈如新说。
连续创业者徐航带领的深镀科技,产品聚焦于高温天气下户外作业的工人们。其研制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即便在中东地区中午40℃的高温下,只需按下按键,几秒钟内就会让穿戴者的体感温度降至舒适区间。目前,相关技术产品正加速与中国石化、中钢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并在相关场景中落地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精准手术平台、高精度压电微电机、集成光学检测系统……多项前沿技术在大赛舞台上同台竞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旨在密切跟踪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按照“全球邀约、自由探索、公开路演”的方式,集聚拥有国际领先前沿技术的企业和团队,打造高水平前沿科技展示交流平台。
本届大赛设置了境内境外8大赛区,来自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及团队报名参赛,国际化项目占比超40%。(记者 孙奇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