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国际合作项目频频签约,中国服贸“朋友圈”持续扩大;中关村论坛大咖云集,最新科技成果竞相登场,成为科技创新的“航向标”。北京举办的两大国际化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致辞和贺信,为北京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方向。
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新时代的北京,正依托“两区”“三平台”建设,加快探索高水平制度性开放,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01 创新驱动产业高精尖升级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成为亟待回应的历史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为北京擘画出前行方向:“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
百年变局之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步履不停。
点火、升空!2023年9月5日,北京民营火箭公司星河动力航天在黄海海域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一)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这是中国民营火箭公司首次开展海上发射任务并取得成功。3个月后,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第二次飞行试验任务,实现了国内首次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复用飞行。
“星辰大海”的背后,是北京科创实力的加速腾飞。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马约拉纳任意子、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接连涌现,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未来产业初具规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年培育的高精尖产业迎来收获期。
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1%,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42.9%。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02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北京持续推动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不断释放创新发展活力。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加快培育服务贸易数字化新动能,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改革”“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支持服务业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在2021年和2023年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力推北京在关键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2021年和2023年的中关村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致辞、贺信中,为北京和中关村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长远谋划。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牢记嘱托,高标准开展“两区”建设,全力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开市,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取消发行底价要求、允许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优化做市交易制度安排……一项项剑指市场“痛点”的改革举措密集落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大批优质企业积极筹备北交所上市。
2021年,中央深改委通过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在国家部委支持下,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落地,极大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
今年刚开年,我国碳市场建设又迎来重要时刻,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京启动,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构成我国的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
03 高水平开放共享发展新机遇
国家会议中心的金色大厅内,连续举办多年的服贸会,不断释放出高水平开放的最强音。
“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2020年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宣布启动北京“两区”建设,给北京的开放发展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和使命。
三年来,北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两区”建设不断跑出“加速度”:近500条措施陆续推出,近50项全国突破性政策落地,40项创新经验案例向全国推广。
在进入中国的第40个年头,跨国医疗器械企业瓦里安又有了新动作——落地瓦里安北京全球创新中心。“北京是全中国智力资源、医疗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我们需要与国内顶尖医院、龙头企业等各方合作,而北京都将是展开这些合作最好的圆点。”瓦里安医疗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晓说。
伴随着市场开放程度提升,北京引资“强磁场”效应持续释放,全国首个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全市首家外资公募基金等近130个标志性项目渐次落地。2020年至2023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近590亿美元,占全国的9%,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超九成,开放型经济特征更加显著。
“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北京正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助推开放型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亲历者回访
“以首善标准做好服务保障”
服贸会自2020年提质升级以来,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会议活动处副处长李沁已连续四年参与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的会务保障工作。在2020年服贸会上,她第一次在全球服务贸易峰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致辞,当时的场景她至今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明确指出了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李沁回忆,当时现场参会的300余名嘉宾和线上参会嘉宾都深感振奋,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2020年服贸会是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也是在那一年,服贸会开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作为服贸会的重要会议活动,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规模持续扩大,展会规格不断提升,为加强服务贸易交流合作凝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服务贸易和服贸会的发展,在历次的致辞中,反复强调服务贸易的重要作用。”李沁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贸会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这让她不断加深了对服务贸易的理解,并深刻认识到北京举办服贸会的重大意义。
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服贸会上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为北京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如今,这些政策都已经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服贸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扩大,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成为了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为全球服务业各领域搭建起交流合作的桥梁。“从我自身的工作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致辞给予了我和同事们很大的鼓舞。”李沁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在服贸会发表致辞或发来贺信,极大提升了服贸会的国际影响力,极大凝聚了推动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繁荣的共识。
最近,李沁和同事们已开始筹备2024年服贸会,今年的服贸会将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更加注重交易功能,让展客商获得更多合作机会。“能为服贸会的成功举办尽一份力,我感到非常光荣,我们将继续与国家相关部委紧密协作,坚持以首善标准,精益求精为服贸会做好服务保障。”李沁说。
“搭建全球科创空间网络”
“今年是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十周年,也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中关村创业大街总经理聂丽霞说。2019、2021、2023年,总书记曾先后三次以贺信、视频方式致贺中关村论坛,聂丽霞都在论坛开幕式现场聆听。
多年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原址曾是北京远近闻名的图书零售集散地海淀图书城。2014年,总书记视察北京,明确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个中心”定位。同年,海淀图书城成功转型,中关村创业大街正式开街。作为全国首条创新创业主题街区,这里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地标式街区。
“2023年中关村论坛上,总书记提出,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有了充足的信心。”聂丽霞说。她所工作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身处中关村核心区,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前沿阵地之一。除了直接服务创业者,近几年来,创业大街开始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开源芯片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研发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发掘和引入高潜力、高成长创新企业,服务以全球顶尖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科学家为主的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发展。
服务对象有多“高精尖”,从服务人员身上就能窥得一角。以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公司为例,公司超三成员工拥有清华、北大、人大等国内知名高校教育背景,超两成来自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全球知名高校。
经过多年沉淀,中关村创业大街孵化与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具有鲜明的高精尖特征,涵盖大模型、垂直行业AI应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实力日渐受到全球认可,一批北京科技企业也在创业大街的牵线搭桥下在中东等国际市场落地。
聂丽霞说,未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新使命,以搭建全球科技创新空间网络为基础,持续引进头部创新机构,推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全方位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