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回顾这20年,我想说的是——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
这位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的顶尖科学家满怀激动。
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姚期智院士在清华大学全身心投身于培养尖端人才、推动学科交叉创新的成果正形成一圈圈的涟漪,不断扩展、汇聚,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推动力量。
1 点亮AI创新的璀璨星河
20年前,姚期智在结束普林斯顿最后一堂课时公开坦言:“我将启程回家,回到我永恒的归宿——中国。”57岁的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祖国发展蒸蒸日上,我愿意投入到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事业中去。”怀揣着这个坚定的目标,他果断踏上了回国之路。
入职清华后,2005年,姚期智面向本科生创办了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被称为“姚班”),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让年轻而优秀的学子心无旁骛地潜心投入科研。“姚班”先后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国际同行誉为“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迄今已培养出587名毕业生。
从组建姚班、智班,到推动建立成立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教授的几次“创业”都发挥了顶尖科学家的“磁吸效应”,打造了引育人才的平台高地,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计算机天才:楼天城、Face++创始三剑客(印奇、唐文斌、杨沐)、张胜誉、马腾宇……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清华走出,用创新之火点亮了北京人工智能的新天地。
2018年姚期智出任小马智行首席顾问
楼天城(左)向姚先生展示路测视频
楼天成创立小马智行,打造了北京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今天小马智行驰骋在北京亦庄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自动驾驶实实在在地“驶”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姚期智院士接受旷视聘书
成为旷视学术委员会首席顾问
印奇、唐文斌、杨沐在中关村成立旷视科技,是中国最早一批用深度学习方法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研发和产业实践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以AI+IoT 技术引领多领域创新发展,在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2 “最强大脑”活跃在中关村
姚期智院士在2024北京AI原生产业创新大会上发言
“人工智能推理方面的突破,我想是人类和机器之间关系的最后一关。如果机器能有像人类智力的能力,它必定会带来新的AI浪潮。”
姚期智院士在2024北京智源大会上发言
“我认为,而且希望,人工智能能够在数学领域或计算机科学领域,完成重要的原创性研究。”
如今,这位顶尖科学家已经成为北京重要产业论坛上大众熟悉而睿智的身影,分析机遇挑战,探讨未来方向,每一次的前瞻判断都引发了产业界圈内的深度思考。
岁月如歌、“期智”一生。今年4月份,姚期智院士有了一个新身份,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在成立大会上他表示,“要不断攻克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早应用到国家所需的关键领域,以机制创新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良好合作桥梁。我相信,中国一定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时代更需要站在领域巅峰的科学家引领创新,而能吸引怎样的科学家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科创策源能力的重要标尺。北京在为像姚期智院士一样的科学家们提供挥洒智慧的土壤,“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让青年科学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一系列围绕原始创新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正在加速进行。
“Eureka(希腊语:发现了)!”
据说阿基米德在获得测量皇冠体积的灵感后,
一边惊喜地跳出浴盆,
一边喊出了这句让后世两千多年来的
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尤里卡”。
北京正为科学家们搭起一座座通往
“尤里卡时刻”的梦想之桥,
搭起沟通学术界与产业界良好合作、
促进“学研产用”融合的创新之桥。
( 本文姚期智院士从教经历、部分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微文章《姚期智的清华20年: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