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展示党员和干部职工面对工作及挑战敢担当、愿作为的优良精神风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政务新媒体特开设“风采一线”宣传专栏,引导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先创优,努力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天,一起走进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荣誉称号获得者许宏霞的故事。
“通知大家下午开会”
“明天上午去调研”
“这个材料需要马上梳理”
......
安排好相关工作后
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宏霞忙碌的身影
穿梭在各个办公室之间
组织、调研、协调、服务......
17年来,她将自己深深扎在
科技创新服务一线
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从未停歇
“始终保持与时间赛跑的精气神,做勤勤恳恳的‘小蜜蜂’,兢兢业业的‘老黄牛’。”这是许宏霞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作风。
平凡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
2007年,许宏霞进入科委系统,做着和大多数同事一样的工作,她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工作认真,兢兢业业。她认为:“不管是何岗位,都是一颗不可缺少的‘螺丝钉’,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
多年来,经她接手的工作都顺利高效完成,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实现了自我价值。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她被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23年又荣获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的2021-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荣誉称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一直克勤克勉,持续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许宏霞说。
当工作成为“事业” 困难就小了
“我觉得把从事的工作真正当成一个事业去看待的时候,就会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这是许宏霞对自己工作的深刻理解。
日常工作常需要争分夺秒去完成,她每次工作时都保持高度专注的“心流”状态。所谓“心流”状态,就是在工作中专注于一件事,不受外界干扰。每一项工作完成后,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会继续全身心投入到下一项工作中。
疫情期间,作为委应急工作组的一名统计员,她每天摸排统计、数据汇总及报告,经常工作到深夜,三年如一日,认真完成了1000余期统计报告;未来科学城建设初期,她参与相关工作四年多,为更好更快跟进工作,她曾半年时间租住单位附近,只为全力以赴投入其中;2021年中关村论坛远端集结工作中,她克服种种困难,顺利服务保障首都科技界嘉宾参加论坛演练和开幕式活动......
因为这份坚持和勤恳,让她获得了身边人的好评,和许宏霞打过交道的许多同事对她评价最多的就是:认真踏实,交给她的事放心。
17年坚持做科技创新的“服务者”
“在工作中,我时常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深刻理解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内涵,谨记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许宏霞真挚地说。
在与其他部门或创新主体沟通时,她一直保持“服务心态”“谦虚心态”,经常主动上门沟通或开展咨询。她说:“我觉得做好日常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加深对行业或领域的了解,才能更加精准地开展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恪尽职守,踔厉奋发,持之以恒,不断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新贡献,不断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添砖加瓦。”——许宏霞
不论是何岗位,坚持发光发热,终有自己的价值。相信有许多个“许宏霞”,在一直辛勤支撑着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一起致敬科技创新背后的力量!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