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七月的北京,迎来了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带着最新成果赶来,12万平方米的展区里,每一寸空间都跳动着创新的脉搏。
今年的链博会开启了“找朋友3.0模式”:规模更大、链条更全、智慧化程度更高。有人说这是“产业链的奥运”,从消费电子到航空航天,从AI算法到新材料,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此清晰呈现。
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六大链条,供应链服务展区,本次链博会以“6+1”模式展现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最新成果和经验。现场参展商感慨:“全球的科技力量像被一根无形的链条串了起来。”
而每每穿过人群,北京科技企业相关展区像一块强磁场,总能把观众目光牢牢吸住。
今年首次参展的英伟达展区人潮涌动,大多是为机器人“天团”而来。在这里,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正在为逛累了的观众拿取自己选好的饮品,天工机器人、加速进化机器人及旁边可爱的醒狮机器狗共同陪伴着它的伙伴。
“这是物理AI在现实场景的应用。”展区负责人解释,“北京等地机器人产业给英伟达的开源大模型带来了丰富的测试场景,这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新的合作共赢模式。”
“跳个舞吧,比个心吧。”在联想展区,戴盟机器人刚亮相就成了“打卡点”。它有标志性的仿生腿,能爬楼梯、过障碍,还装了联想的“智能大脑”——视触觉传感器DM-Tac W、视触觉灵巧手DM-Hand,得益于丰富的多模态触觉信息感知能力,它们可敏锐地识别软硬度、质感等多种物体属性及接触力分布、接触事件等交互属性,从而让机器人完成自适应抓握力控制、易碎易损件柔顺操控、精密零部件装配等高难度任务。
“这不是简单的1+1,是技术生态的融合。”联想工作人员指着机器人说。在北京,做技术就像走在成熟的赛道上,每个转弯都有支撑伙伴。在今年最新发布的全球供应链权威榜单Gartner Top 25中,联想集团位列第八,近年来联想集团累计11次上榜,也是连续第四年跻身前十,并且仍是榜单中唯一的亚太高科技制造企业。
在健康生活链展区,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创的人工智能+全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给演示模型做“膝关节置换手术”,向观众直观展示工作场景。该成果填补了国内外人工智能在全骨科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空白。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主要是由数智脑、数智眼、数智手三部分组成,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为患者的CT检查数据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有效避免术中视野盲区,更好辅助医生完成手术。”
除了长木谷医疗,北京芯智睿声科技有限公司展出可穿戴智能人工喉,不仅能够服务于中风和渐冻症患者,还能帮助慢性咽喉炎患者改善音色。软通动力数字技术服务采用全栈智能技术,覆盖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本届链博会上,北京万亿级产业集群新优势逐渐显现。
链博会,不只是“看”的展会,更是“玩”的乐园。在互动体验区,科技与生活的距离被拉得更近。
在顺义展区,理想汽车MEGA Home家庭特别版与北汽越野车BJ40增程版吸引了不少观众参观了解、试乘体验。除实体整车外,北京汽车研究总院的舱驾一体控制器系统、国联万众的电子芯片、轩宇空间的信号处理模块等核心零部件展品,进一步展现顺义从整车到关键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走出链博会展厅,有人会问:为什么北京科技企业总能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答案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也许你会看到,中关村大街的咖啡馆里,两个年轻人正对着电脑改代码,他们的创业方向是人工智能相关研发,而这类科研项目将得到“海淀十条”相关政策支持;亦庄小米汽车工厂,高度自动化生产模式可以达成每76秒下线一台汽车,而这正是北京经开区坚持培强、育小、扶新,持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的最好印证;怀柔科学城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在调试科技设备,而这背后是国家和地方联合投入的专项资金支持......
2024年,北京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科技集群排名第三。2025年,北京市合力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组建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学研用结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参与的产业创新联合体,打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全链条。就像链博会上展示的那样,从芯片到整机,从算法到场景,这里有完整的创新链条,让技术能从实验室快速跑到生产线、走进生活里。
一位工作人员在联想展台前驻足良久后感慨:“北京的技术迭代速度太快了,感觉每天都有新机会。”
或许,这就是北京动人的地方——它不只是科技成果的展示台,更是梦想的孵化器。正如黄仁勋在链博会开幕式上说:“中国的供应链是一个奇迹。中国快速实现创新突破的幕后英雄正是中国的研究人员、开发者和创业者。”此刻,链接这座城,一起奔赴属于科技的星辰大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