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8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举办。本次研讨会以“智能检测装备的赋能与使能”为主题,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办,汇聚工业自动化及标准化领域权威专家、领军企业代表、高校及科研机构学者,共探智能检测装备驱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新路径、新实践。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相木以“工业AI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三要素”为题,系统阐述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业软件、赛博物理系统的协同关系,提出以“三要素融合”破解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中的技术孤岛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框架。
德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奥特海因・赫尔佐格(Otthein Herzog)聚焦“人工智能与智能检测”,从全球视角解析AI在检测数据建模、缺陷预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逻辑,分享德国在智能检测装备标准化、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呼吁中德深化技术研发与标准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检测技术突破与应用。
企业实践分享环节聚焦智能检测装备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与创新路径。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分享煤矿智能化体系构建实践,解析智能检测在煤炭高效开采、智能制造与装备安全准入中的支撑作用;海克斯康结合汽车、航空航天领域案例,阐述工业软件与检测装备融合对新型工业化的赋能价值;西门子介绍智能检测与数字孪生技术融合案例,提出“硬件”“软件”“服务”生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控技术展示AI+机器人在工业检测安全领域的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应用;施耐德电气分享了通过技术、生态与管理创新,释放开放自动化、数字化及 AI 等技术潜能,以实现行业数智化与绿色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战略合作框架签订仪式上,仪综所与中广核医疗科技、龙芯中科技术、超群检测科技等智能装备优势企业就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生态共建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将携手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关于中关村论坛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组织机构支持举办。中关村论坛年会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在年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