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7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TMAC)会议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医学院主办,汇聚百余位国内外医学领军人物与院士专家代表,聚焦医学前沿发展与成果转化,共谋全球医学创新未来。
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于2023年正式成立,成员由来自新加坡、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具有医学学术领域专业知识和领导经验的国际知名医学领军人才组成。作为首次线下会议,本届会议涵盖开幕式、专题研讨会、圆桌对话、实地考察等多元环节,深入探讨医学教育、跨学科融合、人才培养、国际科研合作等关键议题,为推动医学成果转化、医学科技创新、科研与临床融合发展提供了高层次交流平台。
会议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表示,近年来,清华主动发挥综合性学科优势,积极赋能医学交叉创新,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推动医学国际交流合作,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清华特色的医学发展之路。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李妍指出,集团近年加速布局生命健康赛道,形成“资本供给、金融支撑、服务集成、网络协同”四大服务体系,服务清华源头创新已有良好积累,相信双方合作将共同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创新生态。
会议现场,李路明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文凯,新加坡保健集团高级顾问黄瑞莲,爱丁堡大学校长彼得·马斐森,墨尔本大学健康学术中心执行主任、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约翰·萨维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祖尧颁发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聘任证书,并为马斐森、黄瑞莲颁发清华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会议期间,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在医学创新转化领域进入全方位、深层次合作阶段。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前沿医学研究、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创新资源、产业生态、资本运作和空间运营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共同构建全球医工创新网络,打造贯通“研究—研发—孵化—产业化”的服务体系,推进人工智能与医学深度融合及创新应用,共同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与新路径,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构建更加开放、高效、可持续的创新转化生态。此次合作是“顶天”学术创新与“立地”产业转化深度融合的典范,旨在破解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清华医学成果转化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各医学相关学院展示了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创新项目,覆盖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数字医疗等前沿领域。学院相关负责人结合各自学院特点,探讨了在机制搭建、专利布局、医工结合等方面的探索与挑战,分享了推动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关于中关村论坛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组织机构支持举办。中关村论坛年会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在年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相关人物